傾聽身邊微弱呼救聲 一句暖心問候拉回脆弱的他們

▲▼衛福部,自殺防治。(圖/pakutaso.com、Pexels)

▲一句溫暖的問候與堅定陪伴的力量,或許就能及時將親友帶離低潮情緒。(圖/Pexels)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當發現家人朋友疑似有輕生念頭,你會如何幫助他?隨著時代進步,國人對於「死亡」不如從前忌諱,但遇到「自殺議題」往往仍避而不談。然而諸多疑問藏在心底,加上媒體、社群有時過於簡略的報導、連結與評論,不免在無意間塑造對於自殺行為的偏見與迷思。人們對自殺行為的污名化,不僅可能在緊要關頭,錯失對自殺高風險者的救命機會,也可能造成他們不願吐露輕生念頭、尋求外界協助,導致遺憾發生。

世界衛生組織(WHO)在2017年指出,全球每年將近80萬人口死於自殺;而根據台灣衛福部統計,去年共有3,871人死於自殺,較前年增加106人。自殺現象在這幾年被各國當局視為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台灣也有相關單位如自殺防治中心,近年積極宣導正確觀念和防治做法,但真正要做到破除迷思,還是需靠民眾學著同理並傾聽自殺高風險者的內心聲音。

▲▼ 衛福部,自殺防治。(圖/pakutaso.com)

▲同理並傾聽自殺高風險者的內心聲音,別讓他們獨自一人面對。(圖/翻攝自pakutaso.com)

當看到自殺相關新聞,你心中會浮現哪些想法?《ETtoday新聞雲》隨機採訪路人和蒐集網友討論後,整理以下5大迷思:

1 表達自殺想法的人,通常只是為了引起他人注意?
2 自殺者都是因為有心理上的疾病?
3 自殺的人都是真的想死,因此無法防範?
4 只有專業心理治療者才能有效處理自殺問題?
5 一旦有自殺的念頭與行動,一輩子都會有極高的自殺風險?

大部分迷思認為表達自殺想法的人只是為了求關注,行動前也毫無徵兆,一般人沒有受過專業訓練也無法給予幫助。台大公共衛生學院健康行為與社區科學研究所與公共衛生學系副教授張書森指出,表達自殺想法的人多是身處於極度情緒困擾中,並非只是一時情緒發洩,若親友突然有以下狀況,大家應要有所警覺,例如直接表達自殺念頭,言語中透露絕望痛苦、找不到出路、覺得造成他人負擔、說出自己消失比較好等話;有些人不說,但可從情緒變化發現,如突然低落、氣憤、焦慮,睡眠、食慾改變、社交孤立避開親友、使用藥物沉溺酒精等;有些狀況則是表面平靜、看起來像做了決定,開始找親友說謝謝、再見,把自己的東西分送出去等,都可能是他們直接、間接發出的求援訊號。

▲▼ 衛福部,自殺防治。(圖/pakutaso.com)

▲突如其來的情緒轉變,都可能是自殺高風險者向外界求援的訊號。(圖/翻攝自pakutaso.com)

不少人也有心理疾病導致自殺舉動的刻板印象,但台北馬偕紀念醫院精神科主任方俊凱表示並非如此,「有些自殺案例往往是面對感情突然變故或至親意外過世,認為自己『留下來沒有意義』」而選擇自殺。」張書森副教授也補充,「自殺行為的確和心理疾病有密切關係,但自殺事件背後是許多事件的累積,心理疾病可能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但並非唯一原因。」

當觀察到親友「明顯和以前不一樣了」,該怎麼做?張書森副教授以近年全國自殺防治中心推廣「守門人訓練」為例,如果一般人了解「一問二應三轉介」的步驟與技巧,就算沒有專業心理治療的背景,也能在緊要關頭拉住自殺高風險者一把!「一問」就是詢問當事人「心情看起來不是很好?有什麼事嗎?」,確認有自殺意圖就可進入「二應」,這時不用苦惱要如何勸諫對方,因為引導他們說出想法,比對他們說什麼還來得重要,因此可表達願意傾聽,讓當事人感受到有人關心,就是當下他們最需要的幫助。最後「三轉介」,陪同當事人尋求一般科、身心科等醫療協助。需注意的是,若當事人當下已有明顯傷害行為,還是需先尋求緊急援助、確保人身安全,如尋求警消幫助與送醫,如果情況不是那麼緊急,也可諮詢衛福部安心專線0800-788-995。

但即使阻斷了親友當下負面的念頭,許多人還是擔心他們是否一輩子都會在求援與輕生之間拔河。張書森副教授解釋,「有許多因素會讓自殺風險有高低起伏,但其實有許多人的自殺風險在短時間內就能下降。」他表示,「台灣的數據與其它國家相似,如果有100人因為自殺企圖而送醫,在他們被救起、回歸日常生活後,接下來一年內近九成的人不會再走相同的路,僅有極少數的人自殺身亡,絕大多數的人都可化危為夷。」這代表多數的自殺危機其實很短暫,如果周遭的人在察覺不對時,即刻給予關心、伸出援手,他們的人生就可以有第二次機會。

▲▼衛福部,自殺防治。(圖/pakutaso.com、Pexels)

▲持續表達關心,假日約出來吃飯、看電影,都是陪著走過情緒幽谷的朋友,好好生活下去的互動方式。(圖/Pexels)

過去,不少報導會呼籲民眾「自殺不能解決問題」,但張書森副教授根據過去與自殺高風險者訪談發現,「他們並非沒有努力試圖解決事情,而是在那個狀況下,無助、無望與無價值感,讓他們有結束生命的想法跟行為,試圖擺脫或終結痛苦。」他也以國外報導為例,相關新聞底下的加註,不會特別評論「自殺行為」,僅以「如果你身處困擾、需要支持,可撥打衛福部安心專線0800-788-995」,直接給民眾諮詢資源,同時也鼓勵他們向外界求助。

破除迷思的同時,專家也呼籲每個人都需正視與關懷自己的身心狀況,在有需要時主動求助,而親友也別輕忽自己的力量,即使無法馬上扭轉困境,但至少陪當事人多走一段路,或許就能多一分希望與生機。輕生問題並非專家才能協助,一句問候、牽起專業機構的協助,人人都可以是那個在緊急時刻接住他們的守門人。(以上廣告使用菸品健康福利捐 衛福部關心您)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