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7萬行人交通事故死傷 民團請願:政府應創造友善通行環境

▲▼還路於民行人路權促進會今前往行政院陳情。(圖/記者李姿慧攝)

▲還路於民行人路權促進會今前往行政院陳情。(圖/記者李姿慧攝)

記者李姿慧/台北報導

三峽一名78歲老翁19日衝撞機車和行人,釀3死12傷。據統計,去年全國有366名行人死亡,超過1.7萬名行人在道路上受傷,肇事者多數也非70歲以上高齡者。還路於民行人路權促進會今日前往行政院,遞交全國集結請願書,指出台灣長期交通3E失靈,呼籲正視交通系統性暴力,優先保護最脆弱的行人。

三峽重大車禍後,交通部隔天火速提出高齡駕駛嚴管策略,高齡駕駛換照年齡要從75歲下修至70歲。還路於民行人路權促進會表示,從兩年前的還路於民大遊行以來就一再強調,交通死傷高的行人地獄非單一群體造就,乃是系統性問題,希望政府盡速提出全盤改革措施,不要讓悲劇一再發生。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還路於民促進會指出,這次三峽事件,折射出台灣社會面臨的重大挑戰,已進入少子化且高齡化社會的台灣,沒有提供國人車輛以外安全且可負擔的出行選擇。

還路於民代表進一步指出,這次事故顯現了道路工程設施從缺、公共路網建設缺乏、高風險駕駛人篩選鬆散、執法績效缺乏循證決策、車體及保護科技規範不完善等多重問題,而三峽肇事者因其年齡,使政府對策僅著重於高齡駕駛人,但高齡並不等於高風險駕駛,交通部仍需針對全年齡「高風險駕駛的監理」通盤檢討,並從源頭管制、修正濫發駕照的考照制度,建立嚴謹回訓制度。

來自三峽北大特區的國小共學團體─YA 鷹親子共學團的老師杜威儒表示,他們平常有一周一次的自由日會在城市裡通勤、在馬路上穿梭,但都市的設計往往不會注意到會跑來跑去、在人行道 上玩耍的小孩,反而使得他們需要花費很多心力告訴小孩「馬路很危險,要注意車輛」。

▲▼還路於民行人路權促進會等相關民團今前往行政院陳情 。(圖/還路於民提供)

▲還路於民行人路權促進會等相關民團今前往行政院陳情 。(圖/還路於民提供)

杜威儒說,實際上應該要思考都市設計是要讓人覺得走上馬路上是不危險、不提心吊膽的。他指出,對小孩來說,很希望人行空間能保障行走的安全,還有安心的玩耍空間,「很希望當孩子長大以後,可以很驕傲地說『我們來自一個讓人安心的交通國度』,就如同我們現在對自由民主如此自豪一樣。」

還路於民行人路權促進會今日前往行政院遞交請願書,要求政府即刻推動施政並提出具體時程表,包含改善並推出具強制力之統一道路工程設計,創造友善安全通行環境;優先保護最脆弱用路人,針對人口稠密處及校園學區落實行人優先區、交通寧靜區;依據道路用路人階序原則改革駕訓與考照制度。

另外訴求也包括恢復原先駕駛人記點制並建立回訓制度,進行風險篩檢與再教育;推動車輛透光率與國際接軌並納管舊車;發展以行人、自行車、大眾運輸為主的運輸模式,提供私家車之外的安全出行選擇等。

06/13 全台詐欺最新數據

更多新聞
563 2 3319 損失金額(元) 更多新聞

※ 資料來源:內政部警政署165打詐儀錶板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