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兩岸專家:撤軍阿富汗不會催化北京對台動武

▲台灣國旗,中華民國國旗,美國國旗,台美關係,美台關係。(圖/路透社)

▲專家認為,美國撤離阿富汗不會催化北京對台動武。(圖/路透社)

文/中央社

美國總統拜登撤軍阿富汗的決定備受輿論抨擊和質疑,有些人主張喀布爾風雲變色會讓中國更大膽妄為。但美國的中國事務專家梅惠琳認為,美國撤離阿富汗不會催化北京對台動武。

史丹佛大學弗利曼.斯伯格里國際研究所(FSI)中國軍事安全政策專家梅惠琳(Oriana Skylar Mastro)投書「紐約時報」說,美國花了20年在中東大打阿富汗和伊拉克等戰爭,分散了華府的注意力,讓中國趁機坐大。

她寫道,當中國從北京到義大利港市的里雅斯特(Trieste)一路修建公路和港口,推動經濟發展並擴大地緣政治影響力的同時,美國卻在反恐戰爭方面投注大量資金;當北京在南海大規模建造軍事基地並強化精確打擊能力時,美軍則在打擊叛亂分子及拆除簡易爆炸裝置。

梅惠琳說,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前朝政府能建立國家力量、破壞國際規範、拉攏國際組織並擴大領土控制,在很多方面全靠運氣,而這有部分要歸功於阿富汗戰爭,讓美國未能以任何有意義的方式阻撓他們的計畫。

而阿富汗戰爭落幕,可能會使中國共產黨口中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戛然而止。當然,在過去10年裡,即使戰爭未歇,美國歷任總統仍試圖重返亞洲。早在2011年,歐巴馬便端出「重心轉向亞洲」政策,川普的國安團隊更將與中國之間的強權競爭列為優先要務。

▲▼喀布爾機場大撤離。(圖/路透)

▲喀布爾機場大撤離。(圖/路透)

美軍撤離阿富汗,凸顯拜登確實正重新聚焦國家安全優先事項,他甚至將「著力支撐美國核心優勢,以應對與中國戰略競爭」的必要性列為撤軍原因之一。

美國對台灣的「戰略模糊」政策沒有明確承諾保護台灣免遭中國攻擊。在這種緊張環境下,美國決策者和專家正積極考慮如何使美國對台灣的承諾更加可信,並全面強化對中國的軍事嚇阻力道。近日一項對台出售7.5億美元軍火的提案,以及是否邀請台灣參加民主峰會的討論,都是相關努力的一環,而這無疑會激怒北京。

然而,北京對美軍撤離阿富汗後的安全情勢益發感到擔憂,可能分散中國與美國競爭的注意力。北京保護其全球利益的戰略是仰賴東道國安全部隊、私人安保承包商及駐紮各地的他國部隊。分析人士得出的結論是,相較於美國,中國不太可能依靠自己的軍事力量來保護其海外利益。北京似乎致力避免犯下與華府相同的錯誤,也就是過度依賴海外軍事干預來推進外交政策目標。

梅惠琳認為,今後將沒有可靠的安全部隊駐紮阿富汗,這個對中國具有重大經濟和商業利益的地區無疑將出現更廣泛的不穩定性。中國領導人也擔心,阿富汗衝突可能越過邊界蔓延到新疆地區。

現實情況是,美國駐守阿富汗的時間比大多數人預期長得多,這打亂了中國對美國就台灣危機會採取何種行動的估算。

卡爾文森號航空母艦與南韓舉行演習。(圖/路透社)

▲美國航艦卡爾文森號(USS Carl Vinson, CVN 70)在南海演練。(圖/路透社)

北京的傳統觀點認為,美國過去因介入索馬利亞軍事衝突而付出慘重代價,可能讓華府較不願向台灣伸出援手。但美國出兵阿富汗和伊拉克,使這些假設受到質疑。

梅惠琳指出,台灣經濟已具一定規模,半導體產業繁榮發展,對美國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美國在東亞的力量和影響力,仰賴其在這個地區的盟友和軍事基地,以及美國作為頭號安全夥伴的廣泛角色;假如台灣落入中國手中,包括美國盟邦在內的許多國家都會視之為中國式世界秩序到來的象徵。

相比之下,阿富汗的戰略重要性較低,美國卻在那裡深耕20年,這對北京可能就台灣採取的任何行動而言,都不是好兆頭。

梅惠琳寫道,如果北京想贏得台海戰爭,中國軍隊就必須在美國有時間做出反應前迅速行動,中方知道,戰爭時間愈長,美國優勢就愈大。

不同於中國的生產和製造中心皆可淪為美方目標,美國本土相對安全,可避免中國常規攻擊;且中國更依賴外部供應石油和天然氣等資源,因此很容易受到美方試圖切斷供應造成的影響。

此外,中國經濟可能蒙受更多損失。由於戰爭發生在亞洲,這個地區的貿易必然會受干擾。美國只須堅持很短時間,不用20年,就能讓這些因子發揮作用。

有鑑於此,梅惠琳認為,儘管反對美國結束阿富汗戰爭或許還有其他理由,但中國對台海問題造成的影響不是、也不應該是其中之一。

►美國撤軍阿富汗引盟友擔憂 布林肯強調會履行對台灣承諾
►911恐攻20週年 川普批拜登無能「阿富汗撤軍宛如投降」
►美軍倉促撤離阿富汗 《時代雜誌》:台灣感悟恐最深

《宇宙人外信》:中英日韓四聲道,時事閒聊學單字★

SpotifyKKBOXSoundOnApple PodcastGoogle Podcast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