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動物生態圖騰。(圖/記者楊晨東翻攝、讀者提供)
記者楊晨東/台東報導
台東生態工作者林耿弘近日前往台北參加於國家發展委員會舉行的會議,步行繞行總統府一圈前往會場時,意外發現總統府周邊人行道鋪設有多種台灣野生動物圖騰磁磚,呈現出台灣原生動物的多樣面貌,展現總統府對於生態保育的關注,但他認為部分圖騰與實際情況有些出入,建議相關單位修正。
林耿弘指出,他在現場辨識出包括台灣帝雉、長鬃山羊、台灣雲豹、台灣石虎、台灣獼猴、梅花鹿以及台灣土狗等物種圖騰。身為長期投入野外觀察與物種紀錄的專業生態工作者,他對此設計表示高度肯定,認為這樣的安排不僅美觀,也具有環境教育的意義,是極具意義的公共空間設計。然而,在讚許之餘,他也發現部分圖騰與實際物種形象有所出入,恐將造成民眾對台灣原生動物的誤解。
以長鬃山羊為例,磁磚上的圖樣與實際野外觀察到的本土山羊有明顯差異,形象更接近外來種而非台灣特有亞種;台灣雲豹的斑紋應呈雲朵狀,但現場磁磚所呈現的卻是點狀斑點,與國外花豹圖騰相近;石虎則缺乏其最具代表性的點狀花紋,外型容易被誤認為一般家貓。
▲野生動物生態圖騰。(圖/記者楊晨東翻攝)
此外,他也提及,雖然台灣土狗擁有深厚的文化象徵意涵,堪稱台灣堅毅精神的代表之一,但畢竟非原生野生動物,與其他圖騰並列時略顯不協調。林耿弘表示,他並非質疑該設計的初衷與美意,反而認為這樣的設置極具潛力,是推廣生態共好與原生物種認識的絕佳媒介。
他建議,若未來能進一步釐清圖騰建置單位與時間,並在既有設計基礎上進行修正與補強,例如修正形象細節、補充簡介標示,將更有助於提升民眾對台灣本土生態的理解與尊重。
他亦表示,若總統府有意深入了解相關生態知識,他與團隊非常樂意提供專業協助,共同打造更完善的生態教育環境。
目前相關圖騰的設置來源與設計背景尚不明朗,不過林耿弘希望,這些圖騰未來不僅能持續存在,更能以更精準且具有教育意義的方式,向民眾傳遞「與自然共好」的理念。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