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台灣屏東縣的核三廠。(圖/《ETtoday新聞雲》資料照)
記者羅翊宬/編譯
台灣「非核家園」走上最後一哩路!核三廠2號機今(17)日下午開始降載、晚間10時解聯、凌晨0時前正式停機。對此,日媒也透過報導高度關注,表示民進黨政府實現非核政策,而該則報導更登上社群平台最多分享數排行榜。
《日本放送協會》指出,台灣最後一座運作中的核電廠、位於台灣南部屏東縣的核三廠2號機將於17日停止運作,使得民進黨政府終於實現「零核電」(非核家園)的目標,只不過未來為求供電穩定,是否能夠成功將發電量能轉向再生能源發電,將是未來外界關注的焦點。
報導指出,台灣受到日本311大地震東京電力公司福島核電廠事故的影響,愈來愈多人質疑核能發電的安全性,因此民進黨政府以「非核家園」為政策目標,陸續終止核電廠運作,直到17日核三廠2號機停止運作後,才終於完全實現該目標。
報導提到,台灣經濟當局計畫提高使用液態天然氣(LNG)火力發電的發電量能,並將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等再生能源發電量比例從現行的15%提升至明年的20%,只不過產業界和在野政黨依舊擔憂未來缺乏核電的台灣,可能會缺乏穩定供電,而台灣經濟多半依靠耗電量大的半導體支撐,電費恐將暴漲。
日媒《朝日新聞》也提到,儘管台灣即將實現「非核家園」的目標,不過賴清德政府並不否定未來恢復核能發電的可能性,因此是否修改廢止核電政策,恐怕仍是未知數。
對此,日本網友在Yahoo留言,「在合理的判斷下,做出廢止核電的選擇。台灣政府真是優秀」、「觀察台灣發電結構組成,大概是火力發電8成(煤炭4成、天然氣4成)、核能1成、其他諸如水力發電等約1成。從地形來看,不可能打造大規模的水壩來進行水力發電,至於太陽能發電則因平地面積少而難以進行,結果就是只能暫時用火力發電取代核能。」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