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上的「棉花發芽」了! 嫦娥四號完成首次月面生物實驗

▲嫦娥四號回傳照片顯示,棉花種子長出嫩芽。(圖/翻攝自央視)

▲嫦娥四號回傳照片顯示,棉花種子長出嫩芽。(圖/翻攝自央視)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完成人類首次月背著陸,除了透過「鵲橋」中繼星傳回月背影像圖,還搭載一個由重慶大學研製的小型科研載荷「月面微型生態圈」,正在月表上種植馬鈴薯,時間將持續三個月。載荷中的監控相機回傳的照片中發現,棉花種子已經長出嫩芽,這也是人類首次即時觀測地球農作物在另一個星球生長的畫面。

根據陸媒報導,最新傳回的圖片顯示,棉花的嫩芽生長狀況良好,這是在經歷月球低重力、強輻射、高溫差等嚴峻環境考驗後,在月球上長出的第一株植物嫩芽,成功完成了人類首次月球表面的生物生長培育實驗。

月面微型生態圈重達三公斤,容積不到一公升,外觀如同一個保溫飯盒,但內部零件不少,頂部還留有陽光導管,能將嫦娥四號外表接收到的日光通過光纖傳導進內部。該載荷具有一套半導體溫控設備,並且攜帶培養基(土壤)、水、空氣、馬鈴薯種子、阿拉伯芥種子、棉花籽、微生物(酵母等)和果蠅卵。

▼月面微型生態圈。(圖/翻攝自中新網)

▲▼月面微型生態圈。(圖/翻攝自中新網)

溫控設備在發射到落月階段,會將載荷內部控制在較低的溫度,讓土壤呈現乾燥,促使植物種子和蟲卵進入休眠狀態。等到落月後太陽能帆板正常打開,溫控系統將把載荷內部的土壤和空氣調整到合適溫度,並向土壤施加水分以刺激植物發芽。目前加水的步驟已經取得成功,正在等待植物發芽。

報導指稱,傳導進載荷內部的太陽光會促進植物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可以供應動植物及微生物呼吸;植物產生的枯葉可以被微生物分解;微生物的代謝產物將可成為蛆的食物來源;微生物和蛆(以及長大後的果蠅)將不斷通過呼吸排放二氧化碳,能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原料,如此一來動、植物和微生物的生長將構成一個微小的閉環體系。

報導提到,月面微型生態圈作為一次無人參與的試驗性任務,並未攜帶大量的水和空氣,因此實驗預定在果蠅幼蟲出生以及馬鈴薯、阿拉伯芥發芽開花後宣告結束,而且即使過程順利「最終也不會收穫到在月球上耕種出來的馬鈴薯」。

▼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月背影像圖。(圖/翻攝自央視新聞)

▲▼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月背影像圖。(圖/翻攝自央視新聞)

▲▼嫦娥四號月球車外觀設計構型。(圖/CFP)

▲嫦娥四號月球車外觀設計構型。(圖/CFP)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