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係。(圖/路透)
記者陳冠宇/綜合報導
中美貿易戰前景不明,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專家甘思德(Scott Kennedy)近日發文分析,雖然雙方都有談判的意願,也存在利益談判的空間,但是對立仍可能變得更加激烈。其中一個原因是,川普團隊以鷹派為主,加上川普自身對於中國的態度變化,可能使他更強硬對付中國。
據《環球時報》引述,甘思德認為,美中之間有4個可以促成雙方達成協議的有利因素。第一,雙方都有談判的意願,並且都認為有協議比沒協議要好,尤其是對於雙方各自的經濟情況而言,一個協議可以讓雙方都給各自的經濟注入信心和穩定性,並且讓雙方騰出精力應對各自國內的議題。
第二,雙方都有可以談成協議的政治空間,對於美方而言,因為川普如今擁有可以壓過國會的影響力,而且眼下不論是美國國會還是川普政府內部的鷹派也都表現得相當安靜,這都給了川普政府按自己的意志去謀劃對中戰略的空間。
第三,雙方已經在進行溝通,而且在溝通中彼此都表達了達成協議的意願,至於川普目前給中國加的兩輪關稅,更像是川普在為談判疊加籌碼。
第四,雙方存在利益談判的空間,比如中方可能購買更多美國的產品以及增加對美國的投資,而美國則會放寬對中國和中國企業的部分科技和市場限制等等。
▲中美貿易戰。(圖/路透)
不過,甘思德隨後又列出了4個可能會導致美中對立變得更加激烈的因素。例如,他認為川普對於中國的態度變化,可能會導致他用更強硬的手段對付中國。同時,川普團隊主要以鷹派的聲音為主,支持加大對中限制和經濟脫鉤的政策會更受推崇,而支持維持雙邊關係甚至加深雙方經貿合作的聲音則處在弱勢。
值得一提的是,甘思德特別提到在川普政府中擁有重要角色的馬斯克,因為特斯拉在中國有業務,他被視為會倡導中美合作,但他的其他企業在中國不僅沒有業務,而且中國企業還會是他最大的競爭對手,所以甘思德認為他不一定「靠得住」。
甘思德認為,會導致美國與中國走向更激烈對立的另外兩個因素,分別是雙方缺少足夠的互信,以及雙方都不會在關鍵問題上讓步,而且雙方都認為自己有能箝制對方的後手,或是能在拉鋸戰中堅持到最後的能力。
因此,甘思德認為從目前來看,雙方能否達成一個讓彼此都能接受的協議,還很不確定。他認為川普政府的胃口可能很難被滿足,而中方也絕不會在一個一邊倒向美國的協議上簽字。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