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被滲透不只軍人!賴清德拚軍事審判只能治標 律師:不如建構國安法庭

記者劉邠如、李芸樺/台北報導

為因應中共滲透統戰,總統賴清德13日宣布恢復軍事審判制度,讓軍法官回到第一線,挨批走回頭路、搞解嚴,引發譁然。對此,律師吳俊達認為要分兩大層次看此事,若只是下猛藥拚軍事審判只能治標,不如建構國安法庭。

廢除軍審起於2013年洪仲丘事件,洪在退伍前兩天死亡,家屬控訴軍方懲處不當,後來《軍事審判法》修正規定和平時期軍人犯罪改由普通法院審理,以強化司法公平與人權保障。但近期屢屢出現退役及現役軍人被中共滲透洩露機密,還有領有居留證的陸配宣傳武統,讓賴清德在國安會議後做出恢復軍審決議。

吳俊達表示,實際上現在中共滲透的問題,不僅只限於軍人身分,例如許多在台的企業,如果有陸資的成分,也有可能會被滲透。且軍事審判過去給人詬病的問題包括速審速決,可能導致冤獄,或是由於軍階壓力、軍軍相護、同儕壓力等人性因素,都會影響審理結果。

▲▼ 律師吳俊達談軍事審判。(圖/合成圖)

所以吳律師認為,既然是涉及國家安全的犯罪行為,應該要設計一個程序法,讓國民能一體通用。不只適用於軍人,也適用於非軍人身份從事國家安全犯罪行為時的審理,才會是比較周延的。

且相較於軍事法庭,普通法院的法官,多數民眾還是較認同有較大的審判公正性、獨立性和透明性。再加上現在有國民審判案件,未來有些案子涉及到國家安全的案件,也可以考慮納入國民審判這樣的一個配套機制來處理。

除此之外,在一般法院公開審理的情況下,媒體也會跟進報導,這樣就會有更多的公共監督,也能對犯罪嫌疑人施加壓力。且透過審理過程公開透明,事件經過報導後,可能會讓更多潛在犯罪者或可能被滲透的對象意識到,若在台灣做這些事情,代價會很大,可能會整個人名譽破壞,或者社會性死亡。這對潛在犯罪者來說,可能更有放大嚇阻效果。

03/26 全台詐欺最新數據

更多新聞
634 2 6205 損失金額(元) 更多新聞

※ 資料來源:內政部警政署165打詐儀錶板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