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生打BNT「最常見4症狀」!前台大醫曝台灣開打最大隱憂

▲▼輝瑞疫苗、BNT疫苗。(圖/路透)

▲首批BNT疫苗將抵台提供12~17歲學生優先施打。(示意圖/路透)

記者李佳蓉/綜合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首批BNT疫苗除了12~17歲青少年優先造冊接種,其餘開放預約平台意願登記,優先提供12~18歲民眾預約。許多家長憂心孩子接種疫苗後引發副作用,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觀察美國施打報告後,統整出最常見4大症狀,憂心台灣學校集體施打後「會不會發生集體暈針」問題。

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在粉專《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指出,美國CDC分析7/16前於VAERS系統約890萬名12~17歲青少年接種BNT後通報9246個不良反應報告,約每千次注射有1次通報,其中90.7%為非嚴重不良反應。最常見症狀依序為頭暈20.1%、暈厥13.3%、頭痛11.1%、失去意識7.5%及盜汗7.4%。另一個較不會低估的通報系統發現,注射第一劑後約9%會發燒,第二劑後約30%會發燒。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林氏璧解釋,昏厥是因大腦灌流不足造成短暫意識喪失,會自動恢復意識,而在打針後引發即為「暈針」,引發副交感神經過度反應,讓心跳變慢、血壓變低而暈倒。在美國昏厥通報的1228人中,有901人符合標準醫學定義,其中60%為女性,年齡中位數15歲,16.3%曾有恐懼打針病史,16.1%會至急診就醫。

▲▼ 新冠疫苗。(圖/達志影像)

▲美國學生打完疫苗後,暈針機率頗高,讓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相當憂心。(示意圖/達志影像)

其中嚴重不良反應則有70%為男性,年齡中位數15歲。林氏璧進一步指出,最常見症狀為胸痛56.4%、心肌炎40.3%。在通報的14例死亡中,並無因心肌炎死亡,其中2例為肺栓塞、2例自殺、2例腦出血、1例心臟衰竭及1例嗜血症候群,另6例待確認。

林氏璧以美國數據推算,BNT若在台灣替100萬名年輕男施打第一劑,可能會看到約13例心肌炎,而在注射一週後,要小心有無胸痛、喘不過氣及心悸症狀,且要避免劇烈運動,一旦出現異狀盡速至急診。他坦言,「我比較擔心的反而是在學校集體施打,會不會發生集體暈針的問題」,以美國報告看來暈針發生比例高,須好好衛教與防範。

至於美國BNT第二劑於21天後就施打,林氏璧估計指揮中心會延至10~12週之後才打,是否因此讓第二劑不良反應減少,將是有趣話題。英國目前施打第一、第二劑後心肌炎機率都是百萬分之4,但可能是因目前還未廣泛施打到年輕人的緣故。

▲▼師大附中高一新生開學第一天。(圖/記者湯興漢攝)

▲台灣青少年將優先接種BNT疫苗,許多家長擔心產生副作用。(示意圖/記者湯興漢攝)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