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劇忘了告訴你的事 「迷失的一代」好想上班好痛苦

失業、找工作、面試。(圖/CFP)

大部分韓國青年渴望從事辦公類的工作。 (圖/CFP,下同)

國際中心/綜合外電

韓國失業率雖然於2016年降至3.7%,但青年(15-29歲)失業率卻一直居高不下,從2000年來始終保持著8%的水平,甚至曾於2013年漲到10%左右;25到29歲的男性就業率去年更是降至69.7%。韓國開發研究院(KDI)公布報告認為,這是因為年輕人不願從事低技能職位,但多數人工作能力又不相上下,相對應的職缺卻供不應求所導致。

多數人經常從韓國綜藝節目或韓劇來認識這個國家,並且因為光鮮亮麗的演藝事業與高度經濟發展而產生嚮往,但是實際上韓國的社會也承載了龐大的壓力,尤其體現在年輕人的就業問題上。

根據《韓民族日報》報導,韓國失業率從2000年的4.4%降至2016年的3.7%,但青年失業率從進入2000年以來一直保持著8%的水平,2013年之後甚至漲到10%左右。此外,25到29歲的男性就業率從2000年的78.2%降至去年的69.7%,遠遠落後於日本(89.4%)、美國(82.3%)和德國(80.7%)。

韓國開發研究院20日公布了一篇《青年失業率為何上升》的報告,將部分原因歸咎於無法在專門職業、半職業性行業(semi-professions)領域,創造更多的工作崗位。此外,制訂報告的高級研究委員崔慶洙也指出,「韓國青年的能力不相上下,但他們渴望的辦公類、生產類職缺卻因為技術創新正在逐漸減少。

韓國辦公類工作的職缺逐漸減少。

▲勞工,上班族,下班,工作。(圖/視覺中國)

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國際成人能力評估調查指標顯示,韓國25到34歲的人的平均能力屬於中上層,但其中頂層1%人的能力卻位於最下游;而底層1%人的能力達到了最高水平。換句話說,這意味著韓國青年的能力差距非常小,集中於中間值。

據悉,像這樣能力相近的青年人在就業方面也更傾向於尋找辦公類、生產類等中等水平的工作。然而,由於信息化革命的關係,這種中等技能職缺也正迅速減少中,而服務類、銷售類等較低技能職缺則正在增加。崔慶洙對此分析表示,「雖然有人指出『職缺不匹配』是青年失業的原因,但準確來講,能力相當(中間值)的青年人正在迴避低技能職業。

報告指出,失業率上升的情形於2013年之後,集中體現在4年制大學畢業生上。韓國男性於大學畢業後一年之內就業的比例,在過去15年間大約下降了10%,也就是說,隨著男性就業率較高的製造業以及建築業從業人數減少,畢業後長期失業的青年也不斷增加。此外,除了韓國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率持續下降外,高中畢業生的升學率自2008年達到84%的高峰後,最近則降到70%左右。

報告中也提到,「失業率之所以上升,是由於大學畢業的青年喜愛的專門職業、半職業性行業領域,無法創造更多的職缺」,這在技術類職業、教育、經營金融等領域更為明顯。

韓國青年叫排斥服務業、銷售業等工作。 (圖/1111人力銀行提供)

最熱門產業! 2015年服務業大舉徵才

找不到工作的青年們正經歷著相當於日本「迷失的一代」的困境。泡沫經濟崩潰後,日本青年從20世紀90年代初中期到21世紀中期為止,因飽受高失業率、低收入、擔心工作不穩定等的折磨,而被稱為「迷失的一代」。日本青年2003年的失業率為10.1%,達到最高峰,而韓國20多歲青年2017年10月的失業率也達到了10.1%。此外,韓國大學畢業生的第一份工資自2006年之後就止步於相同的水平,之後又由於非正式工作的職缺增加,對工作不穩定的擔憂也越來越嚴重。

報告指出,更大的問題在於「標籤效應」,指的是青年時期經歷失業的人,不僅是在失業期間,而是一生都會在工資上出現損失的現象。這是因為失業期間喪失了透過業務學習新技術、新知識的機會,人力資本的質量也隨之下降。根據統計青年模板分析指出,比起畢業後立即找到工作的青年,大學畢業後一年內處於失業狀態的青年工資減少了9.8%。數據顯示,失業時間越長,工資損失越大,如果失業4年,收入則將會減少38%。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