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地方焦點

大都會的小桃源 榮星花園公園螢火蟲、鳳頭蒼鷹都回家

▲救活劣化濕地,榮星公園生態復育成指標。(圖/台北市府提供,下同)

地方中心/綜合報導

為推動公園生態化,台北市府與荒野保護協會及在地里民攜手復育螢火蟲逐漸消失的棲地,不但成功讓榮星花園公園螢火蟲、鳳頭蒼鷹及水生昆蟲都回來,還經常可見候鳥流連造訪,目前已有33種以上鳥類、50種昆蟲及其它32種生物族群在生態池棲息,加上全公園224種植物,生態程度媲美山林,成為都市內生物棲地。

榮星公園早期擁有非常自然的環境條件,根據當地耆老表示,以前榮星生態池瑠公圳水路經過時,除了有螢火蟲外,居民白天將釣組勾蚯蚓,傍晚就可以帶魚回家加菜,可見生態及魚種的豐富,雖然現在水圳不復存在,但濕地仍保持著其生態跳島功能,蘊育及守護著近山的昆蟲及鳥類,對復育生態有極重要的影響。

公園生態化成功的背後,不僅有荒野保護協會及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等公民團體的參與,二年來連續三期培訓在地志工,已成為公園生態守護的主力,才得以讓螢火蟲及鳳頭蒼鷹等生態指標物種永續生存。榮星公園裡經常可見親切笑容的巡守志工,耐心地向民眾分享說明公園生態的重要性;細心地觀察記錄生態的變化、水位高低、主動清理可能危害生態的障礙,其珍愛環境之情成功感染市民環境意識,為都市公園留下人與自然友善互動的美好風景。

公園處處長黃立遠表示,以公民參與方式推動公園生態化,榮星花園公園為成功的典範,除了棲地營造,公民團體每個月與里民志工辦理工作假期,以及分區管理保護生態不受人為干擾。營造榮星花園公園生態池為理想的環境教育的場域。未來公園處將透過與公民團體的合作,期望能一區一生態公園並朝向環境教育發展努力。

公園處榮星生態守護志工隊大隊長劉碧鵑表示,參與棲地復育前經過榮星都僅是匆匆一瞥,從來都不會注意水池有什麼。而棲地營造成功後,每天經過都想看一下今天鳳頭蒼鷹有沒有來洗澡、有那些過境的候鳥、晚上螢火蟲出現幾隻,這裏充滿著生機及新奇。

荒野保護協會台北分會表示,榮星花園公園的螢火蟲復育計畫經過兩年的努力,過程中從生態池復育規劃、社區守護志工培訓到在地學校生態種子培育,環境教育到棲地守護,每一次、每一步的揮汗,一路走來雖然艱辛,但成果非凡。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