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羊反擊踢黑羊? 歐洲人與穆斯林移民隔閡加深

▲法國恐怖攻擊發生後,上萬民眾到案發現場聲援受害人。(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記者王煒寧/綜合報導 

法國於7日發生「查理周刊」槍擊案後,8日上午巴黎南部再傳槍響,有一人受傷。這次的悲劇震撼了整個法國,對恐怖份子的譴責排山倒海而來。雖然,法國官方稱譴責並不針對特定族群或宗教,但嫌犯犯案時高喊「我們已經為穆罕默德報仇了」,令兇嫌背景呼之欲出,也使歐洲「反伊斯蘭」氣氛更加高漲。

近年來,越來越多穆斯林湧入歐洲,許多國家因而增加負擔;而民眾透過媒體看到中東地區聖戰士的暴行,即便並未置身於穆斯林世界,但也自覺遭受到攻擊,因而對伊斯蘭教徒產生反感。

以瑞士為例,當地種族主義不斷抬頭,其中爭議較大的是2007年,右翼人民黨推出了一張「三隻白綿羊站在瑞士國旗上,踢走一隻黑綿羊」的排外海報。人民黨表示,外國人的犯罪率非常高,會危害瑞士的治安。雖然這幅海報引發許多種族平等團體的抨擊,但這樣把外國人描繪成犯罪人士的「種族主義」策略也奏效,令人民黨持續領先,成為瑞士的最大黨。

除此之外,2011年挪威也發生了震驚世界、造成百人傷亡的爆炸案。兇手布雷克(Anders Behring Breivik)向媒體透露,每年都有上萬的穆斯林,通過政治庇護湧進挪威、諾貝爾和平獎頒發給阿拉法特都令他感到非常不滿。懷著優越歐洲菁英主義的兇嫌宣稱,即便歐洲有許多傑出的穆斯林,但不代表他們就可以定居於歐洲,在此就業、生活。

過去歐洲人對穆斯林移民充滿歧視的言論、暴力行為,以及「查理周刊」事件,都反映出當局要做的並不僅是反恐那麼簡單而已。

擁有不同文化的歐洲人與穆斯林移民們,必須捫心自問,暴力攻擊或是以羞辱為目的的冒犯,到底功能何在?意義何在?是否真的有助於為彼此建立溝通橋樑?而領導人們也該好好思考,如何令不同的族群與文化在同一片土地和諧共存。

★圖片為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today東森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台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