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詐騙金額超過18億元。(示意圖/記者鄺郁庭攝)
記者施怡妏/綜合報導
根據內政部警政署「165打詐儀錶板」統計,3月16日至3月22日,詐騙案件受理數達3917件,財產損失金額高達18億元,仍以「假投資詐騙」佔最大宗,被騙了10億多元。《ETtoday新聞雲》也根據「165打詐儀錶板」,整理出最新一周的詐騙數據,以及詐騙手法前3名。
日期 | 受理案件數(件) | 財產損失金額(元) |
---|---|---|
3月16日 | 453 | 1億2,994.3萬 |
3月17日 | 606 | 2億7,105.9萬 |
3月18日 | 575 | 3億365.1萬 |
3月19日 | 588 | 3億4,485.1萬 |
3月20日 | 616 | 2億8,203.3萬 |
3月21日 | 601 | 2億5,673.9萬 |
3月22日 | 478 | 2億5,152.6萬 |
總計 | 3,917 | 18億3,980.2萬 |
內政部警政署「165打詐儀錶板」最新統計出爐,本周全台被騙18億3980萬元,和上周(共14億6139萬)相比,多了將近4億元。本周詐騙受理數則有3917件,其中仍以「假投資詐騙」670件居冠,第二、第三則是「網路購物詐騙」548件、「假買家騙賣家詐騙」420件。
其中,「假投資詐騙」財產損失金額高達10億6672萬元,為最常見且數量最多的詐騙手法,其次是「網路購物詐騙」,財產損失金額約1938萬元,第三名則是「假買家騙賣家詐騙」,財產損失金額為5564萬元。
詐騙類型 | 總受理案件數 | 財產損失金額 |
---|---|---|
假投資詐騙 | 670件 | 10億6,672.8萬元 |
網路購物詐騙 | 548件 | 1,938.4萬元 |
假買家騙賣家詐騙 | 420件 | 5,564.4萬元 |
針對「假買家騙賣家詐騙」、「網路購物詐騙」,內政部警政署分享常見的詐騙話術。
1、要求使用快遞公司的貨到付款服務進行交易。
2、佯稱未開通權限,提供假銀行客服誘導匯款認證。
3、假賣家在LINE群組張貼出售熱門演唱會門票廣告。
4、假賣家扮演黃牛,謊稱加點價出售。
5、假賣家要求匯款至人頭戶。
內政部警政署分享5點防詐小撇步。
1、網路交易,請循合法第三方平臺,才有保證。
2、網路交易,卻要匯款認證,一定是詐騙。
3、網路交易,應貨到付款。
4、若私下相約貨到付款方式交易,請向快遞公司詢問合約細節。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