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拜幹嘛?阿公他們會在乎?」 他長大被點醒後悔了:因為是家人...

▲▼拜拜,祭祀,中元節,清明節,掃墓,靈骨塔,骨灰,台北市軍人公墓,南港公墓,第二公墓(圖/記者張一中攝)

▲清明節。(圖/記者張一中攝)

記者黃君瀚/綜合報導

隨著社會型態改變,許多傳統習俗都化繁為簡,人們漸漸忘了背後的涵義。就有男網友近日看了廣告後想起過去與長輩的衝突,肇因2代人對禮俗觀念產生的摩擦,「到底每逢過節就要拜拜幹嘛?」直到長大以後,回顧往日種種,後悔情緒油然而生。

男網友24日在Dcard貼文,提到最近在網上看到家樂福廣告,點出觀念不同的家人產生世代衝突,在他身上正好有著相似的案例。他身為家中長子,不喜歡搞傳統拜拜那一套,但家裡很堅持傳統信仰,讓他感到非常困擾,「這些香一點也不香,明明就很臭。」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隨著年紀漸長,他從原本對香氣味的討厭,昇華成對傳統禮俗的厭惡,每到傳統節日就是衝突的引爆點,「到底每逢過節就要拜拜幹嘛?你真的覺得阿公他們會在乎這些香?」對叛逆期的他來說,阿公、阿嬤過世了,要這些無聊作秀何用?「如果真的對離開的長輩們心懷感念拜不拜拜有很重要嗎?所以在我看來,所謂拜拜不過是人們用來感動自己的一場表演。」

男網友回憶,某年的清明節和朋友約好要去春吶玩,媽媽則堅持要留下來拜拜,「不知道當時哪來的勇氣,我反作用力吼了回去:我不要!我要跟我朋友去春吶就是要去!」媽媽質疑,春吶比拜拜重要嗎?他憤怒回嗆,「至少我會很開心啊,拜拜能有什麼?阿公阿嬤我每天都放在心上,有差這一次拜拜?」

▲中元普渡,拜拜,農曆七月,中元節,好兄弟,孤魂野鬼,民間信仰,祭拜,鬼月,供品(圖/記者季相儒攝)

▲中元節。(圖/記者季相儒攝)

嗆聲結束,男網友拿了東西便衝出家門,和朋友直奔春吶現場,但事後回想春吶似乎只是不想去拜拜的一個理由,「(現在)甚至想不起我當時春吶做了什麼」。不過在在乎同儕的年紀,有朋友陪伴讓不好的情緒很快消散,只是他當時還不明白,那些負面能量只是暫時給隱藏了起來。

「你不覺得你該找時間跟叔叔阿姨說開嗎?」多年之後的現在,女友聽了所有故事後給了這樣的建議,「你有沒有想過叔叔阿姨假如年輕時也不愛拜拜,那是什麼改變了他們的想法?」對於陳年往事,他沒有坦白、講開的勇氣,只是不斷思索著媽媽掛在嘴上的那句話,「拜拜,是為了保佑家人平安。」

最後,他對拜拜儀式有了新的體悟,那是出自對家人最深的關心和祝福,「或許會徒勞無功,又或許是自我安慰,但因為是家人,即使是一點點可能性都要去嘗試看看。」他說,雖然不會因此就愛上拜拜,但未來會試著努力配合媽媽、配合家人。

文章一出,不少網友有類似的看法,雖然不一定相信,但是有著特殊連結,「長子加長孫+1,我也是逢年過節拜拜一定要到場」、「現在跟爸媽爭根本傻子」、「家人之間的相互扶持,親情是最貼近的信仰」、「普渡跟過年就是合理購買大量零食的節日阿」、「我也不愛,但這些東西等到正式變成我繼承了,我再更改就好了。」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關鍵字: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