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健康台灣委員會拋出四大策略 推廣全民運動

▲▼總統賴清德主持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圖/總統府提供)

▲總統賴清德主持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圖/總統府提供,下同)

政治中心/台北報導

總統賴清德22日主持「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時表示,未來政府將從營造社會氛圍、建構支持性環境、提升人民自主健康意識,以及整合資訊系統等四大策略著手,推廣全民運動。他說,教育是培養健康國民的基礎與關鍵,從小就建立正確的健康觀念,發展符合自身需求的健康行為、並養成習慣後,成年維持運動習慣的可能性,才會大幅提升。

賴清德在會議開始前致詞表示,上個月27日透過「2025健康台灣全國論壇」,讓醫界朋友了解「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的成果、政府當前的政策,還有未來的目標規劃。

賴清德表示,不論是今天的委員會,或「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運作將近一年來,大家努力落實跨部門、跨領域、公私協力的精神。他說,現在,各項政策的討論和推動,已經從單一部會各司其職,到全政府分工合作,並且持續擴大全社會的參與,而下階段的任務就是,要讓「全民共感」。

賴清德指出,要積極發起全民可參與的行動、推廣全民應具備的認知與觀念,讓「促進健康」、「因應氣候變遷」、「提升全社會防衛韌性」的概念與作為,能夠融入民眾的生活。當民眾對政策有感、有參與,才能一起落實各委員會所設定的目標。

賴清德舉例,去年首次會議,設下「健康台灣」的目標,是在8年內,民眾平均餘命從79歲提升到82歲,不健康年數占平均餘命比例從10%下降到8%。

他說,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必須結合各部會的力量,建置完整的運動網絡,並且促進全民、全齡養成規律運動習慣,在2030年,較2021年,身體活動人口數增加15%,進而增加國人的健康平均餘命。

▲▼總統賴清德主持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圖/總統府提供)

賴清德表示,世界衛生組織(WHO)曾指出,身體活動量不足,是導致非傳染性疾病(NCD)的四大主要風險因子之一,而定期的體育活動,對身體和心理健康有顯著的好處。他說,根據台灣2021年的國民健康訪問調查,高達一半以上的國人,未達WHO建議,每週150分鐘中等強度以上身體活動量,一定要透過各項政策,來提升各年齡層國人身體活動意願。

賴清德說,今天的會議,除了由衛福部報告,「第三次委員會議列管事項辦理情形」,也特別請衛福部及教育部分別報告,「推動全民運動促進國人健康」,以及「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健康促進相關議題課程與教學活動」。

賴清德表示,政策的推動,已經提升到全政府分工合作,今天衛福部的報告,集結了交通部、教育部、勞動部等部會的規劃,並且加上委員會簡文仁委員及行政院在會前的指導。未來,政府將從營造社會氛圍、建構支持性環境、提升人民自主健康意識,以及整合資訊系統等四大策略著手,推廣全民運動。

賴清德說,教育是培養健康國民的基礎與關鍵,從小就建立正確的健康觀念,發展符合自身需求的健康行為、並養成習慣後,成年維持運動習慣的可能性,才會大幅提升。

賴清德表示,教育部將向各位報告,如何透過健康促進相關課程,讓孩子們理解健康的重要性,並透過實作與情境教學,內化為日常習慣。未來,要透過跨部會合作,完善校園健康促進政策,以及與家庭、社區的緊密連結,打造完整的健康教育支持系統,讓健康不只是書本上的知識,而是每個人生活的日常。

賴清德強調,打造「健康台灣」,需要跨部會合作,需要公私協力,更需要全民參與,才能讓國人更健康、國家更強,讓世界擁抱台灣。他說,台灣的各項健康政策和醫療公衛經驗,都能促進跟世界的交流合作。

因此,賴清德說,在大家開會當下,衛福部邱泰源部長正率領「世衛行動團」,在日內瓦進行醫衛專業交流,不僅僅向世界展現台灣豐厚的醫衛軟實力,也向國際發聲,只要讓台灣參與WHO相關活動,絕對可以對國際醫療公衛體系,做出更多貢獻。

06/13 全台詐欺最新數據

更多新聞
563 2 3319 損失金額(元) 更多新聞

※ 資料來源:內政部警政署165打詐儀錶板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政治熱門新聞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