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吃了隔夜飯做成的炒飯,竟嚴重休克。(示意圖/翻攝自photoAC)
圖文/CTWANT
米飯是常見的主食,尤其隔夜飯很適合做成炒飯。不過,大陸廣東江門一名50歲男子,因為將冷藏的米飯做成炒飯食用,竟出現腹痛、腹瀉、呼吸困難,最後嚴重休克,甚至多個器官功能衰竭,送進加護病房,好在醫護人員及時搶救下,救回了一命。
綜合陸媒報導,近日廣東江門一位50歲的陳先生(化名)因食用隔夜米飯做成的炒飯,餐後不久突感不適,出現劇烈腹痛和腹瀉等症狀。隨著病情迅速惡化,陳先生被緊急送往醫院救治,入院時已經出現了嚴重的休克反應,心臟、肝臟、腎臟等多個器官功能衰竭,甚至需要依賴氣管插管和血液淨化等緊急搶救措施維持生命。
經醫生詳細檢查後,確診陳先生所患的是由蠟樣芽孢桿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這種細菌多見於在室溫下長時間放置的米飯或炒飯中,因此,這類由米飯引發的急性中毒症狀被俗稱為「炒飯綜合症」。
炒飯症候群是指烹煮加熱後的米飯和麵條等澱粉類食物,放置在室溫下超過2小時後,就可能產生仙人掌桿菌,該細菌會產生Cereulide毒素,會破壞及傷害細胞內部的粒腺體,導致細胞無法產生能量和代謝。依毒素的劑量,可能產生噁心、嘔吐、腹瀉、腸胃不適、發燒等,嚴重會引起人體多重器官衰竭,甚至是死亡。
醫生也指出,有4類食物最好不要隔夜食用,不要認為放到冰箱就沒問題,因為冰箱不是萬能。
1.綠葉菜
綠色葉菜本身硝酸鹽含量就比較高,煮熟後如果放置時間過久,在細菌分解作用下,硝酸鹽還會被還原成亞硝酸鹽,不利於身體健康。若是存放不當,亞硝酸鹽含量還可能超標,成人攝入0.2g亞硝酸鹽即可引起中毒
2.海鮮
螃蟹、魚類、蝦類、貝類等海鮮都是高蛋白食物,如果當天沒吃完,隔天再吃可能會產生蛋白質降解物,會對胃腸道黏膜產生刺激,引起胃腸道不適,還容易損傷肝、腎功能。
3.銀耳、蘑菇
銀耳和蘑菇都屬於含硝酸鹽較多的食物,煮熟後若放置長時間,被細菌分解後,硝酸鹽會還原為亞硝酸鹽,大量攝取會有致癌風險,也會降低紅血球活性,容易引起缺氧和貧血,嚴重可致死。
4.馬鈴薯、芋頭、饅頭
這類澱粉含量較多的食物,加工後容易滋生細菌,如果打算放到隔夜吃,建議最好密封後冷凍起來。
延伸閱讀
▸ 山道猴弟弟車禍變「長照患者」 父母堅持每月燒20萬救人…女兒痛訴:心很累
▸ 分完祖產!長輩生病沒人要顧⋯女兒全喊「我們嫁出去了」 媳婦氣炸
▸ 原始連結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