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醫藥、慈濟聯手簽企業共善協議 推2階段任務!建構健康學堂

▲▼慈濟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中美醫藥集團總經理林命權18日共同簽署「企業共善」合作協議。(圖/中美醫藥、慈濟提供)

▲慈濟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中美醫藥集團總經理林命權18日共同簽署「企業共善」合作協議。(圖/中美醫藥、慈濟提供)

記者陶本和/台北報導

慈濟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中美醫藥集團總經理林命權18日共同簽署「企業共善」合作協議,第一階段中美將提供慈濟志工「健康御守包」,讓志工在關照服務人群的同時,也能照顧自己的健康;第二階段將建構「健康學堂」,傳遞身心健康知識,令樂齡志工能更自在面對老年生活,雙方跨域合作共同為台灣慈善、國際慈善及永續發展議題深耕。

在「健康御守包」的構想上,起源中美醫藥集團的核心理念「健康照顧、自我療護」,中美醫藥集團品牌總監林宜琳受訪表示,母親從她歲授證成為慈濟委員,姐弟三人就在慈濟的大家庭裡成長,當年陪伴他們的師姑師伯們,如今已是白髮蒼蒼進入高齡的年紀,想用照顧自家長輩的心念,幫助志工將身體照顧得更好,於是有了志工健康御守包的想法。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林宜琳說,志工們無論在偏鄉關懷弱勢族群、或在災區執行膚慰受災戶和進行物資發放,都需要有健康的身體,才能發揮自身的力量;因此,中美期待第一階段推出志工健康御守包,讓慈濟志工在關懷訪視對象的同時,也能隨身攜帶,無論在何時何地都可以照顧自己的健康。

在第二階段的「健康學堂」部分,則是賦予志工健康知識,林命權表示,知識產生力量,預計規劃一系列的健康議題,協助志工在生命進入樂齡階段時,如何將自己的身體照顧得更好,持續發揮生命美善的良能,成為自己生命的富翁。他強調,健康學堂的概念,期盼廣邀醫療產業的專家與同業先進們,共同把健康知識的力量,賦予廣大的志工和社會大眾。

有關中美醫藥集團,目前旗下有中美兄弟製藥、中美生醫、興中美生技及日本仙同株式會社共四家公司,分別掌握製造、研發、通路及國際化布局。林命權表示,集團自創業以來,每年積極投入永續ESG範疇,自己更身體力行,在母親李阿利帶領下,姐姐林宜琳也曾遠赴斯里蘭卡、墨西哥、緬甸,投入國際賑災,弟弟林偉權也在日本擔任志工教小朋友中文,一家人齊心帶領企業同仁長年熱心公益,含括偏鄉教育、健康知識分享、緊急急難救助、弱勢族群照顧、國際賑災等。

▼慈濟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中美醫藥集團總經理林命權18日共同簽署「企業共善」合作協議。(圖/中美醫藥、慈濟提供)

▲▼慈濟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中美醫藥集團總經理林命權18日共同簽署「企業共善」合作協議。(圖/中美醫藥、慈濟提供)

他表示,集團除了不遺餘力落實社會責任外,中美兄弟製藥於2015年成立滄洲文教基金會,幫助弱勢家庭與教育發展,鼓勵栽培中美會員藥局的二代藥師,十年來每年頒發獎學金給考上藥師執照的年輕人。

慈濟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受訪時表示,此企業共善合作協議內容,包括台灣慈善、國際慈善及永續發展議題,感謝中美醫藥集團共同建構社會愛心生態系,讓正向良善的愛心能量,能源源不絶成為台灣幸福及世界平安重要穩定力量。

林命權說,未來中美醫藥集團仍持續將公益與回饋鄉里內化為企業經營的一部份,堅信永續經營的企業必須建立在良善的力量與不忘本的初衷上,結合慈濟企業共善計畫,發揮綜合效益,共同實踐大愛善行。

有關慈濟「企業共善計畫」是社會各界企業與慈濟攜手共同投入行善之路的合作平台,慈濟基金會顏博文說,期待透過資源結合,投入台灣與國際的慈善公益挹助,包括弱勢家庭、學童教育、長者安全、青年發展、國際急難賑災、淨零碳排等重要永續發展議題。

他強調,要凝聚力量,引發更多串連與延伸,這些議題不僅符合聯合國的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也體現了企業社會責任(CSR)和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ESG)的核心價值。

▼慈濟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中美醫藥集團總經理林命權18日共同簽署「企業共善」合作協議。(圖/中美醫藥、慈濟提供)

▲▼慈濟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中美醫藥集團總經理林命權18日共同簽署「企業共善」合作協議。(圖/中美醫藥、慈濟提供)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關鍵字: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