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最要命? 日學者研究輕生原因

▲基隆市推出的防自殺貼紙。(圖/東森新聞)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自殺包括自殺意念、自殺傾向、自殺未遂以及完結自殺這樣一個連續的過程。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兒童和青少年的自殺率增加了3倍以上,近幾年,看破紅塵而自行了斷者更是盛行於我大天朝。自殺問題亦漸已成為當代一大重要課題引起了心理健康工作者和社會各方面的廣泛關注。

來自東京灣浦安/市川市醫療中心(Tokyo Bay Urayasu / Ichikawa Medical Center, Urayasu)的日本學者Jun Kohyama就此作出一份研究報告,發表於2012年11月科研出版社的《Journal of 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 (行為與腦科學期刊),文中提到一個新穎的觀點,認為血清素活性降低及睡眠不足在企圖自殺的原因中占主導作用。

輕生是一個複雜的行為,其中抑鬱症被視為是自殺行為最為普遍的幫兇,然而也牽連到許多其他風險因素,諸如人們的健康狀況(如酒精依賴,藥物依賴,癌症);社會人口特徵(例如包括男性未婚和無業),甚至氣候原因(例如天寒地凍、陰霾密布等)。筆者推測生物動因如睡眠的缺失和血清素活力的下降也足以導致自殺行為。

最近的研究強調了針對輕生者的自殺神經生理機制的探討目前還較少。有文獻分析指出自殺行為與中央羥色胺之間存在一定的聯繫。自殺者處於精神紊亂狀態時,其羥色胺的代謝物(腦脊液5–羥基吲哚酸)與衝動性攻擊行為、自殺行為有關。另一項研究也證明,羥色胺的濃度與自殺嘗試行為之間存在關聯。

基於這一假設,文章對抑制自殺行為可能有密切關係的三個因素(足夠的睡眠時間、激活血清素系統並激活前額葉皮層)進行了討論,有鑑於此我們應該努力探究自殺的原因並通過有效的途徑予以抑制,這樣才能為人們健康生活提供心理學的有力支撐。(新聞來源:科研出版社/爾灣閱讀)

閱讀原文請點擊http://www.scirp.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aspx?PaperID=25214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