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競爭激烈 藝術家動作積極

圖、文/非池中藝術網

近幾年,中國經濟茁壯,逐漸成為世界藝術市場熱點。隨著中台兩地交流法規鬆綁,兩岸互動升溫,畫廊如何才能成功打入中國藝術市場?面對中國藝術市場影響力漸增,兩地藝術家、藝術產業有何優勢、劣勢?則成為眾所矚目的議題。


台灣青雲畫廊經理李宜洲,在與中國市場互動後發覺,想了解中國,可以從了解兩岸藝術家特質、畫廊產業的差別著手。他表示,中國藝術家比台灣藝術家「積極推銷自己」,而且在中國國際資源不斷快速積累與膨脹下,中國藝術家也成名得比較快。

中國藝術家競爭激烈 藝術家積極推銷自己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中國,藝術家比較期待的是『成名的機會』!」李宜洲解釋道,在中國當一位藝術家,遠比台灣來得艱困。李宜洲表示,因為中國人口眾多,藝術家競爭激烈,難以出頭。此外,中國藝術品收藏市場也才剛開始發展,多數藏家只收藏「成名」且「具增值價值」的藝術作品,收藏需求與藝術品供應間有著極大落差。

中國藝術家成名前,若沒有受到良好的推廣,能見度低,便少有藏家收藏,路就走得坎坷。可是一旦藝術家成名後,卻能靠創作坐擁財富。李宜洲分析道,在中國藝術家這行,「是M型結構。」

中國藝術家「積極推銷自己」,用力賣畫的背後,其實隱含著「能跟上從2008年至今中國藝術市場又一波高峰」的期待。中國藝術家期待著自己,也能像在2007年金融海嘯前,中國當代藝術竄起時一樣,在中國藝術市場裡大躍進,一舉邁向M型結構的頂端。

台灣畫廊成熟 培養藝術家走出自己的路

與中國相較下,台灣則走得穩健多。台灣藝術市場與藝術創作環境,與中國截然不同。李宜洲表示,與中國剛起步的畫廊產業相較下,台灣的畫廊產業走過30幾個年頭,經歷過約3波的藝術市場大起大落,不僅經營方針走穩健長遠路線,更能成熟地代理、行銷藝術家。

李宜洲表示,在台灣,對收藏家而言,畫廊有如「守門員」的角色。藏家不僅相信畫廊的品牌與誠信,更認可畫廊經紀藝術家的能力。此外,中國藝術品多為大企業、藝術投資基金會收藏;在台灣,中產階級也會收藏藝術品,有些為了妝點居家,有些則因為純粹欣賞而收藏。

成熟的畫廊產業,能順利把台灣中產階級,與尚未成為藝術大家的新銳、中生代藝術家接軌,讓藝術家獲得良好的創作環境。李宜洲表示,在台灣,藝術家能專注且勤奮地做藝術創作,得以積累起台灣的軟實力,台灣當代藝術創作者,則在多元議題的探討、創作多元性、國際議題的敏感度方面,擁有許多優勢。…更多內容請看http://artemperor.tw/focus/211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