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認為,台灣社會「與他人用餐」頻率較高,是幸福感主因。(示意圖/CFP)
記者吳美依/綜合報導
2025年「世界幸福報告」20日出爐,芬蘭連續第8年蟬聯全世界最幸福國家,而台灣位居第27名,不僅勝過中日韓,更是亞洲最高名次。而學者指出,這與「共餐」比例高有關。
3月20日聯合國國際幸福日,牛津大學、民調機構蓋洛普(Gallup)與聯合國機構合作發布2025「世界幸福報告」,調查全球147個國家或地區人民對於自己生活的評價,並且參考GDP、自由度、社會支持、預期壽命、善良指數、政府清廉度等。
其中,台灣位居27名,與去年的第31名相比,不僅成長4個名次,甚至取代新加坡,成為「亞洲最幸福國家」。報告編輯、牛津大學幸福研究中心主任、經濟學教授戴奈維(Jan-Emmanuel De Neve)認為,這是因為台灣社會「共餐頻率」很高。
▲台灣擊敗新加坡,成為亞洲最幸福國家。(圖/記者周宸亘攝)
根據調查,台灣人在一周7頓晚餐之中,有5.5頓會與他人一起用餐;一周7頓午餐之中,4.7頓會與他人一起用餐;每周14頓餐裡,一共10.1頓為共餐,此數字在142個國家之中排名第8。
戴奈維指出,研究發現「與人共餐」、「人與人之間互相信任」,對於幸福感的影響力比預期更大,「在這個社交孤立、政治兩極化的時代,我們需要找出方法,讓人們一起坐在餐桌上,這對於個人及團體的幸福感都至關重要。」
蓋洛普調查顯示,「與人共餐」次數越多,對生活的滿意度明顯較高,對於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力,甚至可與收入及失業率等因素相提並論。CNBC則指出,南亞及東亞國家的共餐頻率較低,尤其日韓社會高齡化與獨居人口增加,獨自用餐的情況日益普遍。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