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議員再推「駐美代表處正名」法案 FAPA動員台灣人請願

▲▼ 美台,台美,美國國旗,台灣國旗。(圖/路透)

▲美國跨黨派參議員聯手提出法案,呼籲將現行「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更名為「台灣代表處」。(圖/路透)

記者張方瑀/綜合報導

美國跨黨派參議員3月12日聯手提出法案,呼籲行政部門將現行「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更名為「台灣代表處」,以更加明確展現該機構代表的主體性。台灣人公共事務會(FAPA)則宣布,將發起請願行動,全力推動法案於本屆國會通過,並送交美國總統川普簽署生效。

FAPA在聲明中指出,曾大力支持「台灣代表處正名」的前參議員盧比歐(Marco Rubio)已成為現任美國國務卿;而共和黨籍的匡希恆(John Curtis)則當選美國聯邦參議員,並於日前與民主黨籍的參議員莫克利(Jeff Merkley)在參議院重新提出《台灣代表處法》。

聲明提到,不論是在美國行政部門或立法機關,對於台灣駐美代表處正名的支持力度皆更甚以往,使該跨黨派法案通過的機會大幅提升。匡希恆指出,這體現駐美代表處代表台灣民眾,而非「台北市」的經濟利益。

FAPA會長林素梅表示,「FAPA長年致力於推動將『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正名為『台灣代表處』,以更準確地反映並尊重台灣的獨立國格與國家認同。」

FAPA也宣布將啟動請願行動,全力推動法案在第119屆國會順利立法,並獲美國總統簽署施行。事實上,FAPA去年也曾展開類似行動,全美各地共寄出約3600封請願信,敦促國會議員表態支持。

FAPA早在20多年前就開始推動相關法案,當時有多位美國聯邦眾議員分別多次致函時任台灣總統陳水扁,對「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更名為「台灣代表處」表達支持。

相關法案包括2021年由民主黨眾議員薛曼(Brad Sherman)與共和黨的夏波(Steve Chabot)共同提出的「台灣外交檢討法案」,及在2022年至2023年間由盧比歐及當時仍是眾議員的匡希恆兩度提出,專為推動台灣駐美辦事處正名的「台灣代表處法案」。

據悉,美國前總統拜登(Joe Biden)曾考慮推動台灣駐美機構更名,但最終因擔憂潛在反效果而未能實行。反對方認為,更名僅具象徵意義,實質影響有限,甚至可能引發負面反應,影響台灣利益。

針對當前局勢,林素梅透過聲明強調,在中國對台軍事威脅與外交打壓日趨嚴峻的背景下,將駐美辦事處正名為「台灣代表處」,不僅能展現美國對台灣主權與國際地位的尊重,也有助於提升台灣在國際社會的獨立形象。

她進一步指出,若法案獲得通過,將有助於帶動其他民主盟友跟進,促使台灣駐外機構正名,鞏固台灣的國際地位。

04/17 全台詐欺最新數據

更多新聞
565 3 0429 損失金額(元) 更多新聞

※ 資料來源:內政部警政署165打詐儀錶板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