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價連3周上漲。(示意圖/資料照)
生活中心/台北報導
蛋價連續三周上漲,總計每台斤上漲8元,引起消費者關注。農業部今日指出,已請業界討論產地價與批發價的價差機制,並表示各地運輸成本不同,價差也應有所區別。養雞協會表示認同這一觀點,認為合理價差機制可促進消費。
根據《中央社》報導,自2月下旬以來,雞蛋價格持續上漲,台北市蛋商業同業公會原本計劃第3周不調價,但最終仍決定上調3元。公會理事長林天來解釋,因天氣寒冷導致部分雞隻死亡,產量減少是主因。
農業部最新數據顯示,目前日產量為12.5萬箱(每箱200顆),較上周減少2000箱,但仍高於全國平均需求量12.3萬箱。
連續三次調漲使消費者明顯感到壓力,零售端已漲至每台斤40元時,嚇壞不少消費者。
對於是否違反市場供需原則,農業部畜牧司長李宜謙表示,價格由產業自行決定,農業部不干預。他解釋道,過去產銷價差機制規定當產地價低於每台斤26.5元時,價差為6.5元;產地價高於每台斤29元時,價差為9.5元。然而近年來,這一價差已固定在9.5元。
李宜謙還指出,公平交易委員會已在2月間向業界表達應注意可能的聯合壟斷問題。農業部建議,北、中、南、東各區與產地距離不同,運輸成本各異,價差也應有所區別,不應全台統一。
中華民國養雞協會秘書長王建培表示支持討論合理價差機制,認為這對消費者有利,最終能促進消費並使產銷更為順暢。然而,蛋商持不同意見,林天來認為現行價差9.5元已維持多年,若要調整應該往上調整。
最新價格顯示,自10日起批發價由每台斤37元上調至40元,12日起產地價則由每台斤27.5元上調至30.5元。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