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箱淪「一次性訂購」! 業者嘆問題很多:市場飽和都賠錢

▲▼台灣農產嘉年華創造12億網路銷售。(圖/記者許展溢攝)

▲台灣農產嘉年華網購平台的蔬菜箱,在三級警戒間賣了1570萬。(圖/記者許展溢攝)

記者許展溢/台北報導

蔬菜箱在國內疫情爆發,警戒從二級升至三級間,銷量暴增,起初因物流塞爆,還沒送到消費者手上,發生蔬菜爛掉一連串狀況,不過,隨疫情趨緩,業者無奈透露,業績狂掉,大部分的人都只是「一次性訂購」,疫情後要如何維持「基本盤」是一大難題外,蔬菜箱更沒有外界想的賺很大。

去年因國際疫情,農委會推出「台灣農產嘉年華」網購平台,結合72家電商販售各種國內農產品,一整年創造12億銷量,第一、二名生鮮水果、舒肥雞肉。根據農委會國際處提供資料,今年疫情警戒發佈至今,賣最好的第一名為鳳梨,2個月銷售3500萬元,有3.6萬人次消費,其次蔬菜箱、水產、水果、冷凍即時品和肉品箱,其中,蔬菜箱統計從5月20日至7月21日,賣了1570萬元, 水產箱500萬元,水果箱360萬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蔬菜箱。(圖/翻攝樂家健康蔬菜)

▲▼李慶國說,蔬菜箱「價格無法波動」,所有價差全由產地吸收。(圖/翻攝樂家健康蔬菜)

▲▼蔬菜箱。(圖/翻攝樂家健康蔬菜)

蔬菜箱成眾多家庭不能出門好選擇,卻也考驗著業者和物流,本來今天寄、明天到,但大家都在等待時,接連影響出貨品質和時程。新社果菜執行長李慶國受訪表示,蔬菜箱不耐存放,要考慮的問題多,葉菜類必須低溫冷藏配送,溫度不能跑,以產地為例,必須保持2至4度,物流要維持在10度以下。

接著價格通常是民眾考量之一,要過去習慣到傳統市場買菜,順便「撿便宜」的民眾,改選蔬菜箱,李慶國說,蔬菜箱貴在人力、包裝紙箱等成本,「冷藏運費」最花錢,顧客的「要求」最耗時,有些消費者不喜歡吃紅蘿蔔,想吃地瓜,要幫他們簡單客製化,一包就包到半夜,還有許多「隱形成本」,如要看蔬菜到貨情形,去做各種調節等都必須算進去。

▲▼台灣農產嘉年華創造12億網路銷售。(圖/記者許展溢攝)

▲台灣農產嘉年華各種防疫箱創造不少銷量。(圖/記者許展溢攝)

疫情有一天會成為過去,李慶國說,蔬菜箱業績在警戒發布時瞬間成長20倍,最多一天賣出4、5百箱,現在一星期只出貨一次,訂單零零散散,最多才5、6箱,物流逐漸不塞了,90%以上顧客第2天會收到。

不以寄蔬菜箱為主的善耕農產品生產合作社認為「問題很多」,冷藏不當葉子變黃、爛掉,耗損率高,因此推「社區式」販售,在市區設「取貨點」,透過Line群組,客人上午在記事本下單,下午就可到指定地點帶走新鮮的蔬菜。

李慶國點出蔬菜箱還有「價格無法波動」,所有價差全由產地吸收,舉例一週量的大家庭幸福全家餐1199元、小家庭嚴選蔬菜699元,除3-5種蔬菜,還搭配根莖瓜果和菇類等多項選擇,加上為讓訂單有20%回流,要想出各種優惠,吸引消費者長期訂購,以上「價格全固定」,當遇到颱風可能會來,菜價漲,又或高麗菜價高檔一顆2、3百元,蔬菜箱價格不能變動,箱子的蔬菜更無法跟著換,如果有高麗菜,還是得出貨。

▲▼台灣農產嘉年華創造12億網路銷售。(圖/記者許展溢攝)

▲林志鴻說,蔬菜箱確實比較貴,但品質等狀況都替消費者把關了。(圖/記者許展溢攝)

主要業務為學校營養午餐的荷苞嶼合作農場一樣指出,菜價漲,蔬菜箱不可能調漲,這次疫情停課,縣府給意見後決定做蔬菜箱,之後開學會暫停,除訂購量減少,成本很高,運費佔三分之一,到現在都賠錢外,市面上的做法都差不多,不管大小廠商,甚至小農都選擇做蔬菜箱,沒想到的是,台灣消費者「需求有限」,市場愈來愈飽和,還有一點是,多數人還是喜歡到原本的通路親自挑選。

雲林縣農業處和許多農家合作,協助推廣販售的蔬菜箱賣出5千個,農業處企劃行銷科科長柳昆宏表示,目前銷量下降,回流頂多1、2成,以雲林狀況為例,大宗還是會選擇到賣場或市場購買,蔬菜箱總體銷量無法超過1成。

農委會國際處副處長林志鴻說,蔬菜箱有品質控管、電商商譽和包裝等成本,並替消費者把關了農藥殘留,若要和傳統市場價格相比,確實稍貴了點,最終都要看消費者能不能接受,以現況為例,蔬菜箱業績持續成長,疫情兩個以來,自家這段期間沒到過傳統市場,全透過電商選購。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