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地方焦點

新福圳通水50年 桃園農田水利會健走巡禮以飲水思源

▲桃園農田水利會健走巡禮新福圳,以飲水思源。(圖/桃園農田水利會提供)

▲桃園農田水利會同仁健走巡禮新福圳。(圖/桃園農田水利會提供)

記者楊淑媛/桃園報導

桃園大溪區水質佳,人盡皆知,但區內有一條經年水源清澈、滿足大溪區農田灌溉需求的「新福圳」,卻鮮為人知。轄管新福圳的桃園農田水利會、於新福圳今年50年由主任工程師黃文城、工務組長古有順帶領同仁,在當年參與新福圳規劃設計及建造重任的退休工程師陳文卿陪同解說下,13日健走巡禮新福圳,以示飲水思源。▲桃園農田水利會健走巡禮新福圳,以飲水思源。(圖/桃園農田水利會提供)

▲隱密在山林邊處的新福圳三號隧道口。▼陳文卿被喻為桃園水利工程「活字典」,解說新福圳故事恍如昨日記憶深刻。(圖/桃園農田水利會提供)

▲桃園農田水利會健走巡禮新福圳,以飲水思源。(圖/桃園農田水利會提供)

被喻為桃園水利工程「活字典」的陳文卿說,新福圳的起點是在新峰里,終點是在福安里,所以採以該圳的起點和終點為圳名。日治時期本就有引水構想,希望將大溪區被三山(白石山、草嶺山、溪洲山)阻擋的水源,透過興建圳路隧道工事,嘉惠大溪地區的灌溉水源挹注。▲桃園農田水利會健走巡禮新福圳,以飲水思源。(圖/桃園農田水利會提供)

▲桃園農田水利會同仁健走巡禮新福圳。(圖/桃園農田水利會提供)

但因時代變動,日本戰敗、國民政府遷台、台幣貶值等,此構想就一直延宕。遲至民國50年代,因大溪前鎮長林熺達等地方人士奔走契機,桃園農田水利會於民國56年啟動了新福圳興建工程,並於民國58年完工通水。▲桃園農田水利會健走巡禮新福圳,以飲水思源。(圖/桃園農田水利會提供)

▲受惠於新福圳的興建,改變大溪區耕作型態,多農戶從茶園改為水稻耕作。(圖/桃園農田水利會提供)

整段新福圳的工事,是從志朗水流東處開三段過山隧道,中間利用大漢溪河道引水至下游福安里竹厝溝,整段圳路部分連同隧道總長約1.5公里(不含自然河道)。據說當時的測量,是使用水準儀及平板人工完成的。第三段隧道施工時,更採用雙邊施工方式進行,最後交集僅相差15公分,可見當時測量的精準。受惠於新福圳的興建,也改變大溪地區耕作型態,許多農戶從茶園改為水稻耕作,受益面積約兩百多公頃。▲桃園農田水利會健走巡禮新福圳,以飲水思源。(圖/桃園農田水利會提供)

▲「新福圳一號池」池內有座「水中土地公廟」。(圖/桃園農田水利會提供)

值得一提的是,新福圳下游銜接的「新福圳一號池」,其中的特色是池內的「水中土地公」,據說是當時築塘時擲杯土地公指示要保留原處才留下的,埤塘管理人員要參拜還須搭船才可登上小島參拜。而新福圳隧道所穿越溪州山內,也有著名的大艽芎古道,於每年油桐花盛開時節,更是賞花觀塘的絕佳位置。

►我沒有遲到,是時間遲到了!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