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台灣認同」  學者:已進入「國家認同」階段

▲台灣國旗,中華民國國旗。(圖/路透社)

▲學者研究,台灣已進入「國家認同」階段。(圖/路透社)

記者曾俊豪/台北報導

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今(25日)舉行研討會,針對「台灣人/中國人的認同變遷」,研究員鄭夙芬指出,台灣認同已進入「國家認同」階段,民眾雖對「中國人」具有原生「文化認同」,但「政治認同」上,已視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不同國家。

此研究以2000到2016年的訪談資料為基礎,探討台灣民眾對自己是「台灣人/中國人」認同的意涵。鄭夙芬指出,原生的文化認同與菁英結構的政治認同同時在台灣社會交織與拉扯,讓台灣民眾的認同仍未達到共識。

她指出,有民眾以文化上的差異來界定台灣人的身份,也有人接受台灣和對岸在血緣及文化上的聯繫,儘管如此,「台灣民眾卻逐漸在政治認同上,將中國和台灣視為不同的國家,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我們的中華民國有所區分,但也有民眾仍認為台灣是中國一部分。」

鄭夙芬表示,雖然台灣的集體認同尚未形成,但就認定界線的觀點而言,台灣認同已進入「國家認同」的階段,認同的關鍵在於如何界定「我群」與「他群」之間的差異。

▲▼台灣民主參與的理論建構與實踐學術研討會。(圖/記者曾俊豪攝)

▲台灣民主參與的理論建構與實踐學術研討會。(圖/記者曾俊豪攝)

她舉例,研究歸納出來八個「台灣人」的項目,除了「原住民才是台灣人」之外,其餘七個項目都是從「我群」的角度界定台灣人,認為台灣人是一群土生土長在台灣、具有中華民國國籍、認同台灣、願意為台灣貢獻的人,「和中國不僅有文化的差異,也是不同國家」。

至於對「中國人」的界定,則集中在中華文化傳承、血緣、華人或是漢民族這四個項目。鄭夙芬強調,台灣民眾的認同雖逐漸走向以台灣為中心的國家認同傾向,但和中華文化血緣的聯繫仍然堅強。

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24日至25日舉辦「台灣民主參與的理論建構與實踐暨選舉研究中心30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鄭夙芬則在25日的議程發表「解析『台灣人/中國人』認同的持續與變遷」研究結果。

對於與會學者的研究報告,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研究員吳重禮在總結時提到,台灣民眾對於中國大陸的關注點也有年齡區分。他舉例,越老的、年紀越大的越在乎台灣跟中國大陸在政治、經濟、軍事互動上的事務。

至於年輕人則比較在意中國大陸能不能自由使用像是YOUTUBE這類社群軟體,另外還有像是對同性戀的打壓等議題。他分析,不同世代關注的議題呈現截然不同的面向,「因此在政治認同上,仍有很多要討論的地方。」

▲▼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研究員鄭夙芬。(圖/記者曾俊豪攝)

▲▼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研究員鄭夙芬。(圖/記者曾俊豪攝)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