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變課文也無聊」 國文老師:別汙名化文言文

▲▼高中國文課本,國文課本示意圖。(圖/資料照)

▲高中國文課本,國文課本示意圖。(圖/資料照)

記者盧映慈/台北報導

課綱草案大砍文言文比例,將從45~55%,減為30%,核心文言選文也只剩10篇,由家長、學生、社會人士與國文老師共同投票選出6篇台灣文學、保留4篇原先的選文,也引起爭議。現在有300多位國文老師出來抗議,強調「問題不是文言文,是教的方式」,用無聊的方式教,就算學五月天的歌詞也會很無聊。

課審會普通高中分組提案,把高中國文文言文課數比例,由原本的45%到55%降為每學期以30%為上限,必讀古文由20篇降為10或15篇,並有兩提案;甲案為「不要有推薦文言文」,乙案為「推薦10篇文言選文,篇目列入高中國語文領域課程綱要之附錄」;課審大會將在27日審議草案,目前以乙案為最有可能通過,如果通過,未來文言文只剩10篇。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許多國文老師痛批,刪掉文言文是「把文化的根拔掉、把語言應用的能力減低」,新選入的篇章中,雖然帶有台灣記憶,但「文字冗長、累贅不精簡」,根本不適合當成「文學語言的教材」;現代的語言中,也包含許多文言文流傳下來的文化精神,無論是台灣相關、中國相關都是,「語言的發展有一定的規律,用政治型態來管理根本不對。」

▲傳統,文學,藝術,歷史,論語,道德經,古文,文言文,古籍,中國。(圖/記者王盈雅攝)

▲許多人認為「讀文言文」根本不符合現代思潮。(圖/視覺中國CFP)

「老師們不是翻譯機」,國文老師直言,教導文言文時,除了文字解釋之外,更重要的是教學生「體驗人的情感」,這不只是文言文、白話文也是,這種情感來自語言包含的文化共感,「許多精煉的白話文,句法也跟文言文有類似」;閱讀「經典」是讓學生能有掌握文字、文化的能力,「很多人常常斷章取義、說別人邏輯不通,其實是他們自己沒看懂」,如果文字能力提升,吵架誤會的情形一定會減少。

不過有學生質疑,文言文在現代的應用層面很少,大部分人根本用不到,而且「背註釋都是被強迫的,誰會記得」,跟文字能力的提升沒有任何關係;國文老師則說,這是考試導向的教法問題,很多人喜歡五月天,但如果要學生背誦五月天團員的真名、出過的所有曲目、某某曲子出自哪片專輯,然後考試時要默寫20條「歌詞註釋」,「我想,大家一樣討厭國文課」。

但也有高中老師持反對意見,表示「現在學生連話都說不好了,還期待他們有能力念文學、學文化?」文言文擺在課本裡,無論如何都算是「另一種語言」,就像中古英語不是現代英語一樣,老師就得多花時間在字詞解釋上,「哪有時間教什麼賞析、情感?」不如好好的選現代文學作家的優秀作品,認真帶學生看過、讀過,「這樣還比較有效。」

另外,課審會上有學生代表說,古文都選那些「唐宋八大家」,根本是在造神,也有高中老師認為,現在選出來的30篇、20篇經典古文,「根本不是最經典」,不能否認能在文學史上佔有地位的作家本人,但「選進來的都不是最好的作品,現在跟人吵經典也辯不過」;除了散文、韻文之外,小說、劇本、雜文、評論、報導文學,這些又應該在哪裡?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