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運河出現新小島! 成大學生用保麗龍和蚵架蓋成

▲兩座「浮島」以保麗龍和蚵架做基底再覆蓋多種植物,讓生態和環境共存。(圖/成大提供)

記者蕭玗欣/台北報導

台南運河近日出現了一座覆蓋馬鞍藤和濱海仙人掌的「浮島」,這是成大水利系「低地洪災管理」課程內容,學生以實際行動代替簡報論文,將原本散落在海面的蚵架和保麗龍塊蓋成一座島,讓生態與環境共存。

成大表示,學生看到暴風雨後海面蚵架崩離、保麗龍塊四散污染水岸,希望能實現課堂上環境永續的理念,於是以回收來的廢棄蚵架保麗龍塊組成浮島的基座。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浮島共兩座,面積各約6坪,25位國內外修課的成大學生在水利系副教授王筱雯、工業設計系荷蘭籍客座教Bart van Bueren指導下,花了六個星期才大功告成。

一個多月來,學生們與在地專家、志工等合作下,建造出浮島的結構、再加以覆土,栽植耐旱、耐鹽份等植物,包括欖李、馬鞍藤、草海桐、濱海仙人掌,讓原本簡單的浮島變得綠意盎然,為運河增添不少視覺效果。

▲在成大學生、專家及志工的合作下,台南運河出現兩座綠意盎然的小島。(圖/成大提供)
王筱雯副教授指出,現代人對於河岸的各項設建設,都傾向採用硬體工程,先民的與自然、與水共生共存的觀念逐漸被遺忘;基於讓學生的課堂學習能發揮實質作用免淪為一篇論文報告而已,於在台南運河設浮島,來證實課程的論點。

而運河上的這座浮島,是要探討改善水質、淨化空氣、提供生物棲息地、環境教育、與水共存而非一味防堵的防洪意識等問題。

成大團隊打造的兩座浮島,預計至少在運河擺上兩年,學生們將持續觀察、監測浮島四週的水、生物棲息以及水域下的生態等。民眾只要沿著安平路的東側橋上,就能看見。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