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賴清德。(圖/總統府提供)
記者張靖榕/綜合報導
總統賴清德於本月13日主持國安高層會議後,首次公開將中國定調為「境外敵對勢力」,並提出17項因應策略。美媒指出,賴政府此舉除為台灣民眾強調國安威脅外,另一重點在於向美國總統川普與其政府內的對中鷹派釋出訊號,爭取其對台政策支持。
《華盛頓郵報》報導,美國智庫歐亞集團中國總監蕭嫣然(Amanda Hsiao)指出,賴清德公開宣布對中政策,是為向美方證明台灣正積極強化防衛,抵抗中國威脅。報導認為,這場記者會標誌著台灣總統前所未有地直言中國干預問題,為雙邊關係立場劃出新界線。
川普政府近年持續強化戰略模糊政策,對是否出兵協防台灣避而不談。川普本人更於上月面對媒體提問時拒絕回應是否反對中國武力奪台。美國國防部高層近期則建議,台灣的國防支出應占國內生產毛額(GDP)逾10%,強化自我防衛能力。
針對賴清德的對中定調,國內學者也有警示聲音。政大外交系主任吳崇涵表示,「我們與中國的衝突確實正在升高」,並認為中國方面勢必將對賴政府的政策和言論有所回應。
前國民黨立委、現任美國哈德遜研究所資深研究員許毓仁分析,賴此番談話可能意在川習會前搶占話語主導權,表達台灣致力於防衛與情報能力。他指出,賴推動恢復軍事法庭等政策,也顯示其立場相較強硬,正在尋求新的應對敘事方式,以平衡嚇阻與不升高衝突風險。
《華郵》評論指出,賴清德將中國公開稱為「境外敵對勢力」,是台灣歷任總統未曾做出的舉動,等同挑戰兩岸關係的政治底線。儘管此舉可望強化國內支持與對外立場,但也可能招致中國報復,導致區域緊張升高。
對此,美國德國馬歇爾基金會印太計畫主任葛來儀表示,賴清德強調中國對台統戰及社會分化手法值得重視,但也憂心北京可能出現報復性反應,「是否符合台灣整體利益,仍值得深思」。
同樣出席史丹佛大學舒思深亞太研究中心23日於台灣舉辦論壇的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辦事處處長谷立言則重申,美方對台政策一貫,堅決反對任何片面以武力或脅迫方式改變現狀,並表示美國不會捨棄台灣。
谷立言亦提到,儘管台灣在AI硬體技術領先全球,但在軟體及大型語言模型的防護上仍有不足。他警告,中共可能透過語言模型進行意識形態滲透,未來AI能力的運用將深刻影響健康、國防與社會安全等關鍵領域。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