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賴清德召開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第二次委員會議。(資料照/總統府提供)
記者陶本和/台北報導
總統賴清德於去年6月成立「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並首度執行桌上推演,他更進一步敲定本月27日將在台南舉行第一場「2025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實地演練」。事實上,相關的演習不是只有台灣在做,也非只單就戰災做準備,世界先進國家都在增強複合式災害下的應對能力;國安官員表示,北約近日才發布全社會準備的報告,而法國也對全國人民宣布發放生存手冊,日本的石破茂首相同樣在不同公開場合,都提及災防應對能力的提升議題。
一位國安官員受訪時表示,全社會韌性工作跟演習不是單獨台灣在做,而是全世界各國,歐洲就有好幾個例子,都有在做相應的準備。他說,大家都在增強自己在複合式災害下,要有所應對,天災應變是最常見的,極端人為災變也是各國在準備的內容,更大程度人為災變可能是戰災,這都是世界各國的討論重點。
國安官員舉例,北約近期才有重新發佈一個「全社會準備」的報告,給北約各國指引中有七個指標,分別為:第一,北約各會員國確保政府持續運作;第二,確保能源穩定供給;第三,確保大規模人群移動時,要可以有效的進行安排;第四,食物跟水資源的充分供給與韌性;第五,大規模傷患的有效處置,醫療資源阻礙下的應對;第六,持續維持民間溝通,以及第七交通系統韌性。
國安官員表示,這幾天的法國,也對全國國民宣布接下來要發放「生存手冊」,這也是類似全民防衛手冊的概念,預計要在今年夏天,讓每一位法國國民有這份手冊,其中指引是要告訴國民,危機時刻要有三天自主供應的儲備水跟食物,也包括災防包裡面要有哪些東西。
該位官員表示,在日本方面,其首相石破茂也都已經在很多公開的場合提到過,要在災防應對能力上進行提升,面對複合式災害,不會是單一的災害性質。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