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城中城」大追蹤! 過半台灣人住30年以上老宅

記者陳詩璧/專題報導

台灣近16年來最嚴重火警—城中城大火,共造成46死、43傷,高雄市府依據三大公會鑑定結果,認定城中城是危樓,12月16日原地拆除並改建公園。現階段來看,城中城危樓的問題獲得解決,但全台像「城中城」的大樓還有500棟以上,它們卡在產權等問題遲遲無法重建。《東森新媒體ETtoday》實際走訪各地知名危樓,從中壢財神大樓搬不走的人、斯文里整宅裡被房子困住的人南機場整宅住了一輩子離不開的人,以及在台中千越大樓找生機的人和在城中城大火中活下來的人,為讀者帶來全台「城中城」住戶的現況。

▲▼高雄城中城大火。(圖/記者吳世龍攝)

▲高雄城中城大火釀成了46死、43傷。(圖/記者吳世龍攝)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下樓看到鄰居變屍體,都快崩潰了!」城中城受災戶60歲的呂先生,想起火警當天讓他愣住的瞬間,是在濃煙裡一起奔向樓梯間的鄰居,3小時後成了一具具冰冷遺體。火警發生後,呂先生時不時就牽著腳踏車回來看看,也跟倖存的鄰居閒聊,鄰居說,「這段時間都睡不好,看到城中城就很難過。」

▲▼城中城住戶呂先生,高雄城中城,搬家,城中城大樓外觀。(圖/記者沈君帆攝)

▲城中城住戶呂先生牽著腳踏車回到城中城,看看家最後的樣子。(圖/記者沈君帆攝)

住戶同時也是屋主的呂先生,住在城中城大樓七樓,火警發生時,居住的樓層濃煙密佈,他跟鄰居跑到樓梯間,看到大家都選擇往上跑,呂先生覺得不對勁,於是轉頭回到房間,他用浸溼毛巾和棉被,塞住門縫,再躲到落地窗旁,等待救援。

呂先生說,「那時候如果跑出去我就完了,報導說九樓死最多人,其實九樓很多是七樓跑上去,但到了九樓就因為一氧化碳中毒,趴下去了。」

▲城中城住戶呂先生重回城中城,和鄰居聊到火警當天狀況,以及如何和志工溝通協調搬家過程。(圖/記者沈君帆攝)

▲城中城住戶呂先生重回城中城,和鄰居聊到火警當天狀況,以及如何和志工溝通協調搬家過程。(圖/記者沈君帆攝)

呂先生住在鹽埕區十多年,早已習慣這裡的一切,縱使城中城沒落,失去昔日的光彩,他六年前決定從承租變成買屋。只是沒想到,城中城的居住環境每況愈下,就連防火門都會被偷竊變賣,連帶使得這次火警發生時,濃煙沒有遭遇抵抗,迅速往樓梯擴散,奪走46條人命,這群罹難者共有45人的死因是嗆傷。

城中城大火發生後,高雄市政府第一時間安排傷者就醫,受災戶安置旅館並外包三餐一個月,每戶發放2年的「租外依親補助」共36萬,罹難者慰問金1人25萬,傷者慰問金則是1人6萬,受災戶每人6萬,罹難者慰助金規劃每人400萬。

▲▼高雄市城中城受災戶補償、千越大樓、財神大樓及六都危老建築申請及全國老舊房屋比例圓餅圖。(圖/記者陳昱璇攝)

▲高雄市城中城受災戶補償資料,包括了受災戶1人1萬元、罹難者慰助金1人400萬。(圖/陳昱璇製表)

事發約一個月,城中城便在三大公會鑑定下,確定是危樓,12月16日拆除,原址蓋公園。至於倖存者、屋主乃至於地主何去何從?高雄市政府提出「公益性跨區區段徵收」方案,並朝「都計變更及府北里環境再生工程」、「跨區區段徵收」、「興建七賢住宅」方案進行,屋主可以按重建價領補助,地主可選換同值的地或屋,租屋客未來將安排住進七賢住宅。

▲高雄鹽埕城中城大樓火警當天,消防隊員花了4個多小時把火完全撲滅。(圖/記者許宥孺翻攝)

▲高雄鹽埕城中城大樓火警當天,消防隊員花了4個多小時把火完全撲滅。(圖/記者許宥孺翻攝)

事前發展到這個階段,城中城的狀況看似獲得解決,不過,全台像「城中城」至少還有500棟,無法重建的原因很多,但不外乎所有權人喬不攏、消防公安問題無法解決,政府部門則卡在法規無法強制介入。也就是說,這些大樓就像一顆顆的未爆彈,隨時有可能因為公共安全成為下個城中城。

《東森新媒體ETtoday》直擊北中南老舊建案,採訪團隊在中壢財神大樓(第一商業廣場大樓)遇見住了42年,想搬卻搬不走的謝阿姨,9坪大的套房是她唯一住處,所以不想離開。台中千越大樓因為產權過於複雜,導致都更卡關,幸運的是,藝術團隊的進駐讓千越大樓衍生新的生機,目前靠著一群藝術家堅守像廢墟的土地。

▲斯文里一、二期待整建,其中一家四口的住戶,家裡居住環境差,剩菜飯放在桌上不知道放了多久。(圖/記者陳詩璧攝)

▲斯文里一、二期待整建,其中一家四口的住戶,家裡居住環境差,剩菜飯放在桌上不知道放了多久。(圖/記者陳詩璧攝)

台北市的斯文里整宅則有被房子「困住」的住戶,一家四口靠著一份三萬多的薪水勉強過活,由於房屋產權分屬多位長輩,若是都更,他們也無力負擔換購房子的錢。面對記者採訪,他們無奈地問了一句,「都更對我們家有什麼好處?」

南機場整宅已經超過50年,目前半數都是租屋客,他們大都因為房價便宜且交通便利,所以願意住在老舊的房子裡。受訪的林先生從17歲住到現在71歲,大半人生都在南機場度過,從五個孩子擠在一間房,到結婚、生孩子、娶媳婦,18坪的空間都是他人生的記憶,就算老舊常修補,下雨還要拿水桶接水,但林先生仍沒有搬走,他等的是原地重建。

▲▼南機場整宅外觀老舊破損,磁磚剝落,水泥牆龜裂,住戶把衣物晾走道。(圖/記者陳詩璧攝)

▲南機場旋轉樓梯是當時設計的一大特色,但50年過去,牆面龜裂需要再修護。(圖/記者陳詩璧攝)

面對危老建築,都更一直是普遍認知的最佳解藥,但事實上,拆與不拆,都是外界的認知,實際住在內部的人,要的也許只是一個能遮風避雨的地方。高雄大學建築學系教授曾梓峰以城中城為例,原址的確不適合再居住,所以必需拆掉,災戶也要全部移居。

只不過,他認為「都市更新」把一棟大樓的居民搬到另一棟是很落伍的作法,應該有更進步的方法—因為每個人都應該有生活權,可以選擇居住在自己想住的地方。

一次看懂 全台「城中城」大追蹤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