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1.5億也難重建希望之橋 專家曝原因:再遇暴雨一樣沖毀變孤島

▲「名霸克路橋」被湍急水流給弄斷了。             。(圖/  翻攝記者爆料網)

▲「明霸克露橋」7日被湍急水流沖斷,中斷3部落聯外道路 。(圖/ 翻攝記者爆料網)

記者賴文萱/高雄報導

高雄桃源區代表希望之橋的「明霸克露橋」不敵湍急溪水被沖斷,使得復興里三個部落聯外道路中斷,目前公路總局估算大概要20天才能搶通,且原橋重建至少要花1.5億。有專家就直言,這不是豆腐渣工程,是豪大雨下土石流無堅不摧,若要原地重建難度很高,因為必須要持續定時清淤,否則下次再一場豪大雨來,橋一樣會被沖毀。

明霸克露橋位於玉穗溪、布唐布那斯溪及荖濃溪三水匯流處,採簡易鋼橋型式設計,全長695公尺,2017年4月橋梁完工通車之後,當地部落民眾稱該橋為明霸克露橋,代表著希望之橋,延續部落生命力。

▲▼交通部長王國材冒著災中挺進台20線南橫公路災區,關切明霸克露橋搶修進度。(圖/公路總局提供)

▲▼交通部長王國材挺進台20線南橫公路災區,關切明霸克露橋搶修進度。(圖/公路總局提供)

▲▼交通部長王國材冒著災中挺進台20線南橫公路災區,關切明霸克露橋搶修進度。(圖/公路總局提供)

地球公民基金會監事黃煥彰近日則在臉書發文指出,當時這橋做了好久,雨天從荖農溪上游與布坦布那斯溪的土石沖刷而下,滾滾土石流會改變河流的方向,明霸克露橋(高架橋)被沖斷,一分為二了。他認為這不是豆腐渣工程,是豪大雨下土石流無堅不摧,重點在於如何思考土地倫理。

▲▼高雄明霸克露橋尚未被沖毀前。(圖/台南社大環境行動小組研究員晁瑞光提供)

▲高雄明霸克露橋(圖紅圈處)尚未被沖毀前。(圖/台南社大環境行動小組研究員晁瑞光提供)

黃煥彰接受《ETtoday新聞雲》訪問時表示,後續重建部份可能不要太早決定,要聽取地方有何建議,若要原地重建每年要對玉蕙溪清淤,不過這難度很高,因為河床持續一直在堆積長高,且山的邊坡已經受損了,如果以後再遇豪大雨,沖下來的土石流也會更多,橋一樣會被沖毀。

黃煥彰認為,後續要重建應要找當地原住民了解有沒有更好的想法,因為他們對當地的山路狀況最熟悉,工程有困難,不能說只開便道,因為豪大雨就沒辦法開,到時候一定交通又會中斷。

▲▼第一趟物資已於11:28分成功降落目標地。(圖/記者許宥孺翻攝)

▲▼昨日第一趟物資已於11:28分成功降落目標地。(圖/記者許宥孺翻攝)

▲▼第一趟物資已於11:28分成功降落目標地。(圖/記者許宥孺翻攝)

事實上,公路總局當時興建橋樑時曾評估,約可抵抗單一颱風豪雨事件總累積800mm之雨量(約3天以上總累積雨量),通車初期雖挺過106年0602豪雨衝擊,但這次暴雨二日雨量累積就已超過1000毫米(單日雨量近700毫米以上),在連續性短延時極強降雨,超過中期橋梁設計標準,引發橋梁沖毀。

公路總局今表示,經利用無人機(UAV)空拍玉穗溪土石流災情,初步評估將分短中長期執行,短期以打設河床便道約450公尺,後銜接原鋼便橋,短期便道將視天候條件而定,初步評估至少需16~20天。中期橋梁修復預定111年4月30日完工,長期永久路廊方案,將待水文地質穩定後再啟動。

由於高雄山區受盧碧颱風及0807西南氣流所帶來的超大豪雨影響,桃源山區8天已累積降下超過2200毫米的驚人雨量,已經超過高雄市年平均雨量,尤其8月7日單日急降雨更逾700毫米,造成桃源山區土石含水量飽和,土石鬆動造成土石流、坍方等災害。這次災情最嚴重的災點是台20線94K明霸克露橋,屬莫拉克的中期提升鋼便橋,因玉穗溪爆發土石流,上游初估約百萬立方的土石流沖刷而下,造成玉穗溪口土石淤高約15公尺,也導致橋梁A1~P2橋梁二跨85公尺橋面遭沖毀及300餘米引道遭土石流掩埋,經初步用UAV空拍其餘橋梁610公尺尚屬安全。

公路總局第三區養護工程處副處長許通盛表示,當初莫拉克風災後,勤和至復興中期道路橋梁建設方案耗資10億,其中也包含這次被沖毀的橋樑。目前現場狀況還不穩定,修復難度高,後續還要視上游、土石狀況才能做修復方法、經費評估,初步估計如果能夠原橋重建的話,至少也要花1.5億元。

公路總局表示,目前先以把原路搶通為優先,後續則視這幾天土石狀況才會做進一步評估,實際上修復的方法跟經費還沒定調。

 ►女孩想要的都在這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