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編五大奇案!阮劇團在嘉義生存18年 里程作《十殿》5小時超狂

▲▼阮劇團耗時2年經過深厚的田野調查及創作,交出成團18年來的里程碑作品《十殿》。(圖/記者林育綾攝)

▲阮劇團耗時2年經過深厚的田野調查及創作,交出成團18年來的里程碑作品《十殿》。(圖/記者林育綾攝)

記者林育綾/台北報導

阮劇團耗時2年經過深厚的田野調查及創作,交出成團18年來的里程碑作品《十殿》,堪稱史詩級臺語劇作,整齣戲共有10個故事,全長共5小時,分為〈奈何橋〉與〈輪迴道〉,交織「臺灣五大奇案」元素。藝術總監暨導演汪兆謙也說,作為一個劇團不但能在嘉義生存下來,甚至獲得當地的養分創作,某程度也翻轉了台灣的城鄉關係。

國家兩廳院、臺中國家歌劇院、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共同策畫執行的「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場館共同製作計畫」,第二屆得主為來自嘉義的阮劇團,將帶來史詩級臺語鉅作《十殿》。全劇分為〈奈何橋〉與〈輪迴道〉,汪兆謙解釋,2部互為因果表裡關係,可以看作是同一齣戲,也能看作是不同的2齣戲,就像黑膠唱片的A面與B面。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阮劇團耗時2年經過深厚的田野調查及創作,交出成團18年來的里程碑作品《十殿》。(圖/記者林育綾攝)

▲《十殿》記者會上象徵「動土」儀式。(圖/記者林育綾攝)

《十殿》參考波蘭導演奇士勞斯基的《十誡》,更融合臺灣五大奇案「陳守娘顯聖」、「呂祖廟燒金」、「林投姐」、「周成過臺灣」、「瘋女十八年」的故事元素,重新建構出10段故事。背景發生於1990年精華地段的住商混合大樓「金國際大樓」內,並援用臺灣民間的十殿閻羅的陰司信仰,將人世間的愛恨嗔癡化作地獄的隱喻,探討惡的各種形式,描繪人們面臨的道德困境和倫理難題,呈現大社會的縮影。

編劇吳明倫表示,「2年時間」以人生來看,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但對一個劇本創作來說,有這樣的時間寫劇本「是很奢侈的事情」。《十誡》的故事所在地是參考一個住商混合,曾經風光一時,後因921大地震被宣告為危樓的地方,劇中共有28個角色,每段故事中的重要人物,都會與另一段故事有所關聯,〈奈何橋〉說的是這些人30年前的故事;而〈輪迴道〉是現在的故事,他們在〈奈何橋〉種下的因,會在〈輪迴道〉結成果;又或是在其中一部的未解之謎,可在另一部找到答案。

一般來說,劇團要在都市生存已經十分不容易,普遍認為偏鄉更困難,不過阮劇團在嘉義已經深耕18年,汪兆謙也說,這一次更用「嘉義人的故事」踏上國家戲劇院的舞臺,某程度也像是翻轉了台灣的城鄉關係,他十分感謝國表藝三館共製計畫給他們機會,以及三館總監的賞識,讓劇團有充分的時間做田野調查,「就像可以好好蹲下來,燉一鍋好雞湯」。

阮劇團堅持以臺語演戲、作戲,從改編西方文本到臺灣文學,所著眼的多為臺灣庶民的生命力、小人物的悲喜。汪兆謙表示,《十殿》是創團以來規模最大的作品,花了相當多的精神與力氣去探究信仰、道德、人性之間的眾多難題,也請到戲劇顧問與民俗學者替整個劇組進行工作坊,深層探討生死哲學、社會結構、鬼神之說等,「歡迎觀眾進劇場,看我們身邊真實在發生的故事。」

三館藝術總監也紛紛讚許並恭喜阮劇團,衛武營總監簡文彬提到,先前在衛武營舉辦了10場讀劇,每場都爆滿,顯見受歡迎的程度;國家兩廳院劉怡汝則說,18歲「成年」的阮劇團更加成熟,《十殿》絕對是台灣明年必看作品之一,從發想到舞台呈現,每一步也都值得創作者去深究路數;臺中國家歌劇院總監邱瑗也讚阮劇團的演出,「看了就會中毒」。

《十殿》將於2021年於4月16日至18日於國家兩廳院首演,4月30日至5月2日於臺中國家歌劇院演出,5月7日至5月9日於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演出。目前臺北場已於「OPENTIX兩廳院文化生活」啟售,高雄場將於2020年12月30日開放衛武營會員早鳥75折優惠、2021年1月6日啟動全民早鳥;臺中場則於2021年1月1日進行歌劇院會員預購、1月8日全面啟售。

►我們的美麗就用白紙黑字寫下來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關鍵字: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