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東杰:美中對峙情境「完美複製」二戰前夕

▲▼中美貿易談判在上海結束。(圖/路透)

▲中美近年在經濟、科技等多個領域交鋒。(圖/路透)

記者蔡紹堅/綜合報導

中興大學法政學院院長蔡東杰17日在一場研討會上表示,美中目前對峙的情境,跟二戰前高度類似,甚至可說是「完美複製」當時的演變軌跡,都是從大規模的經濟恐慌開始。

根據《中評社》報導,蔡東杰在台北論壇基金會舉辦的研討會上,以「美中對抗及其對台灣的影響」為題發表分析,他指出,1929年經濟恐慌產生排外情緒、民粹浪潮,隨後牽引出貿易戰,接著引發極右派的聲浪,逐漸進入決策核心圈,最後就是大戰。

▼中興大學法政學院院長蔡東杰。(圖/翻攝中評社)

▲▼中興大學法政學院院長蔡東杰。(圖/翻攝中評社)

蔡東杰表示,美中對抗,最根本的本質在於「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 Trap),當一個崛起的大國與現有存在的統治霸權競爭時,第一不會拱手讓第二超越,美國現在針對中國的各項政策,無論是貿易制裁、金融制裁、科技制裁,不管表面上的原因為何,實際上都是為了壓制中國崛起。

蔡東杰認為,從權力轉移的角度來看,一旦持現狀政策者,無論是現有霸權或挑戰者,不再滿意於既有權力分配結果與規則時,便可能透過發動「先制攻擊」(Preemptive Strike),以便取得對於未來秩序的優先發言權,「看起來,美國正是發動的一方,然而此走向所產生的風險極大,國際都需要有所因應。」

蔡東杰提到,美國在2017到2019年推出一連串「友台」法案後,透過疫情帶來之新變數,美國拉攏台灣的力道顯而易見,軍售朝「常態化」發展也略顯跡象。

▼解放軍閱兵,展示東風-26中程彈道飛彈。(圖/路透)

▲▼解放軍閱兵,DF-26,東風-26,關島快遞。(圖/路透社)

蔡東杰指出,美中雙邊關係目前正處於不穩定狀態,雙方看似衝突面向已高過合作可能性,但另一面卻無法擺脫複雜經濟互賴的現實,縱使短期內直接的軍事對抗或難發生,但冷戰已走向「溫戰」狀態。

蔡東杰還說,從長遠角度看來,作為台灣最重要的非正式盟邦,美國的「友台」確實有提高安全係數的作用,但值此美中對立升高之際,類似發展卻不免有「雙面刃」與「走鋼索外交」的暗示,埋下許多不確定變數。

蔡東杰強調,台灣政府應設法拿捏折衷,兼顧中小型國家避險,與強化國安的需求,實為台灣下一階段政策思考重點所在。

▼美軍飛彈驅逐艦貝瑞號(USS Barry,DDG 52)。(圖/路透)

▲▼美軍飛彈驅逐艦貝瑞號(USS Barry,DDG 52)9日起加入澳洲皇家海軍、日本海上自衛隊、韓國海軍的多國編隊航行。(圖/路透)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