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抗澳葡政府釀8死212傷 回顧澳門「一二·三事件」

▲澳門「一二·三事件」事件。(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澳門「一二·三事件」事件,警方在澳督府外以水炮車驅散示威者。(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記者馬叔安/綜合報導

12月20日時值澳門回歸大陸20週年,而中共在澳門地區的建政過程中,1966年12月3日發生的「一二·三事件」至為關鍵,這是一場大規模反抗葡萄牙殖民政府的社會事件,造成至少8人死亡、200多人受傷。該事件使得澳門左派勢力迅速擴張,國民政府勢力被肅清,也間接導致了香港的「六七暴動」。

「一二·三事件」爆發之前,隨著國民政府在內戰中逐漸敗退,澳葡政府逐漸傾向中共政權。此外,澳葡政府在澳門的建設發展停滯,澳門社會也存在本土葡萄牙人和土生葡人族群間的矛盾。

1966年11月,澳門離島氹仔的工人向當時的工務局申請擴建校舍,經過交涉和申請無果,民眾於是先行搭棚動工,時任海島市行政局代局長晏德地(Rui de Andrade)在15日上班途中發現棚架,派出警察前往勸止,爆發警民衝突,造成24人受傷,是為「一二·三事件」的導火線「氹仔事件」,又稱「一一·一五事件」。

▲澳門「一二·三事件」事件。(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氹仔事件」中民眾和警方在學校工地旁發生衝突。(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事件隨即延燒,12月3日中午,總督府門前發生衝突,演變成大規模騷動,有左派人士闖進澳督府,總督隨後在傍晚6時頒令戒嚴並實行宵禁。

親北京社團於隔年1月20日決定成立「研究制裁澳葡小組」,同月27日,澳門政府發表聲明致歉,接受澳門中國居民代表所提的6項要求,並承擔死難者以及其他受害者的一切損失與喪葬費用,合共澳門幣2,058,424元,「一二·三事件」遂告一段落,據官方統計,有8人被打死,212人受傷,62人被逮捕。

▲澳門「一二·三事件」事件。(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澳門「一二·三事件」事件。(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事件過後,澳門形同「半個解放區」,澳葡政府除內部事務外,政治事務幾乎都以中共的意志為準,在對外貿易總值方面,澳門在一二·三事件後翌年(1967年)出現衰退,至1968年起,除1974年及1985年外年年上揚。

位於台灣的國民政府官方媒體《中央日報》稱該事件為「澳門暴動」、「澳門暴亂」,多次撰文呼籲澳葡當局鎮壓親共份子,中華民國政府亦於1975年與葡萄牙斷絕外交關係。

▲香港「六七暴動」。(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香港「六七暴動」。(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受到「一二·三事件」的影響,香港也於1967年5月6日至同年12月,因8名工人遭警察殺害而興起工人運動和反港英政府示威,後來演變成大規模警民衝突,史稱「六七暴動」,該事件同樣導致了中共勢力的崛起,逐漸取代國民政府。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