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s Day週三青年日探討山道猴子彎道超車 行政院發言人建議思考這件事

▲Y’s Day「週三青年日」27日晚間舉行的「公正轉型系列」座談。(圖/記者陳弘修攝)

▲Y’s Day「週三青年日」27日晚間舉行的「公正轉型系列」座談。(圖/記者陳弘修翻攝,下同)

記者陳弘修/台北報導

由台灣公共策益、台灣智庫、台灣公民人權聯盟、台灣青年法律人協會、台灣青年基金會、台灣教授協會、台灣勵志協會、亞洲政經與和平交流協會及US Taiwan Watch美國台灣觀測站,共同舉辦的Y’s Day「週三青年日」,27日晚間舉行「公正轉型系列」座談,討論山道猴子如何彎道超車?青年必須要懂的『公正轉型』。身兼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的行政院發言人林子倫表示,公正轉型不是文字上抽象的概念,而是一種社會進步的象徵,他也勉勵在場的每一位青年思考如何在「2050淨零轉型」中找到自己的戰略位置,以及規劃自己未來的職涯發展利基。

Y’s Day「週三青年日」今晚舉行的「公正轉型系列」座談,主持人為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沈有忠,與會的來賓有立委員洪申翰、身兼台灣公共策益召集人的台灣智庫副執行長董思齊、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教授譚偉恩、海洋大學永續科技治理中心主任江雅綺、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的資深主任吳心萍,以及身兼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的行政院發言人林子倫。

座談結束後,主持人與來賓們也和在場青年針對「會計與公正轉型」、「綠色金融3.0」、「自來水與公正轉型」、「回收水與污水系統」、「電價與補貼」、「碳費徵收」、「能源教育與職業訓練」等問題,進行深入探討與對答。

主持人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沈有忠在今天的座談中首先提到,公正轉型是當代國家邁入現代化2.0版的議題,比起經濟成長,更要重視經濟結構的公平與正義,具體議題包括針對土地環境的永續與淨零、涉及階級和族群的勞工與原民就業正義等。

他表示,若從之前網路爆紅的影片「山道猴子」來看,公正轉型涉及設備技術,以及更重要的是心態。換言之,公正轉型不只需要硬體設備和技術提升,更需要全民對此議題正確的認知和共識。本次活動希望透過更多的社會和校園討論,凝聚共識,讓台灣的公正轉型順利在彎道超車,成為全球領先集團的現代化國家。

▲Y’s Day「週三青年日」27日晚間舉行的「公正轉型系列」座談。(圖/記者陳弘修攝)

▲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沈有忠。

身兼台灣公共策益召集人的台灣智庫副執行長董思齊指出,台灣公共策益作為學者專家共同組成的知識平台,從五月開始舉辦週三青年日活動,陸續展開「認識中國」、「司法改革」、「看見台灣」與「鏈結世界」,而今天的活動,以「山道猴子如何彎道超車」為題作為「公正轉型」系列的起點,勉勵青年朋友了解時代的變化,同時避免產生被社會遺棄的無力感。

董思齊表示,現代社會面臨巨大轉變的過程中,不論是能源或是數位轉型,在看似進步的外表下,潛藏著許多弱勢族群的犧牲及代價,而「公正轉型」便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出現的概念。董思齊舉例,能源轉型、產業轉型及AI技術革新的過程中,都有許多勞工朋友可能因此而失業,或被迫進行技職調整,不論是2013年國道收費員事件或2018年的反禁二行程車輛,都是在科技進步及環境保護的大旗下,出現的轉型犧牲者。

董思齊強調,青年朋友是公正轉型下非常需要關注的族群,他們被迫承擔過去世代對環境的破壞,卻還要面臨轉型中的各種不利益,因此唯有政府做好社會溝通,弭平社會差異,才能夠在「不落下任何一個人」的前提下,持續進行社會推進,建立更民主的政治共同體。

▲Y’s Day「週三青年日」27日晚間舉行的「公正轉型系列」座談。(圖/記者陳弘修攝)

▲台灣智庫副執行長董思齊。

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教授譚偉恩在進行專題分享時指出,轉型就是彎道、就是改變,改變時一定會有人獲益,有人受傷。年輕世代有過人的膽量,勇於在彎道時超車,今天更要為大家補充轉型超車的知識和裝備,「沒有一個人該在轉型期間被遺棄」,特別是被碳密集產業和相關政經結構制約的年輕世代,國家應盡力確保青年和其他脆弱群體的權益獲得保護,讓新的機會與資源更合理地被分配,協助青年彎道超車。

海洋大學永續科技治理中心主任江雅綺則認為,不管是數位轉型或能源轉型,每一次轉型都是社會結構和經濟資源重分配的契機,而「公正轉型」之所以是各種轉型的重中之重,是因為它強調追求目標必須符合公平正義,而且盡可能照顧到每個人,「一個都不能少」。例如,追求淨零的公正轉型,我們不再只注重企業工廠的營收金額,也要把其他人的環境成本納入考量,讓所有人都可以在公平正義的基礎上,共享轉型的成果。

▲Y’s Day「週三青年日」27日晚間舉行的「公正轉型系列」座談。(圖/記者陳弘修攝)

▲Y’s Day「週三青年日」27日晚間舉行的「公正轉型系列」座談。(圖/記者陳弘修攝)

立法委員洪申翰在與談時指出,淨零轉型和永續發展一樣,都涉及世代正義,洪委員引用國際能源總署(IEA)的研究指出,在全球2050年淨零排放情境下,2020年代出生者能夠分配到的人均碳排量大約是父母輩的17到22%、祖父母輩的11%到14%,因此,青年及未來世代絕對是氣候正義的關鍵。

洪申翰強調,淨零轉型可能放大分配中的不正義,青年和經濟資源不足者,傾向於選擇舊的、能源效率較差的電器,因此在能源轉型的過程中,要負擔更高的電費,這是雙重剝奪的不平等,因此,他鼓勵青年參與轉型,訴說自己的主張和處境,讓國家更妥善地協助轉型中的脆弱群體。

▲Y’s Day「週三青年日」27日晚間舉行的「公正轉型系列」座談。(圖/記者陳弘修攝)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的資深主任吳心萍以氣候變遷與每一個人的關聯性切入,她強調,淨零轉型不能遺漏性別觀點,但女性的政策參與仍有待提升,再生能源產業中的女性亦多數擔任行政工作,常常碰到「玻璃天花板」,因此,她建議女性從練習意見表達開始,讓大家在淨零轉型中能聽見更多女性的聲音。

▲Y’s Day「週三青年日」27日晚間舉行的「公正轉型系列」座談。(圖/記者陳弘修攝)

▲Y’s Day「週三青年日」27日晚間舉行的「公正轉型系列」座談。(圖/記者陳弘修攝)

▲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行政院發言人林子倫。

身兼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的行政院發言人林子倫表示,公正轉型不是文字上抽象的概念,而是一種社會進步的象徵。回顧過去台灣產業轉型的過程,往往是在問題發生後,才透過環境抗爭和社會運動來彌補衍生出來的問題及遺憾,但現在我們討論「公正轉型」則是在一開始就把可能發生的問題帶進來討論,讓關係人進行集思廣益,成為轉型的社會支持基礎。

林子倫指出,政府目前提出「2050淨零排放路徑」,包括能源、產業、社會和生活等四個面向的轉型,其中,台灣能夠關注到社會和生活的轉型是非常獨特且進步的概念,而這又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我們身處在「公正轉型」的轉折年代,雖然每一個人都首當其衝,但同時也是躬逢其盛。

林子倫也勉勵在場的每一位青年思考如何在「2050淨零轉型」中找到自己的戰略位置,以及規劃自己未來的職涯發展利基。他強調,或許一個人走很快,但先往前走的人可以引領每一個人,一起攜手前進這樣才能走得遠,尤其是全球社會要一起轉型,人類生活才會持續進步,一起保留更多減碳額度和氣候衝擊的轉圜空間,我們要決定未來,而不是讓未來來決定我們,這對未來世代發展是很重要的課題。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政治熱門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