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確診突炸82例!重症醫揭「4族群」風險最高:空間窄又不通風

▲▼全面防疫,臺北市環保局今日起至春節前,聯手國軍陸軍第六軍團33化學群,就臺北車站機場捷運等交通樞紐及10大公共場域擴大消毒,防範未然,維護市民健康安全。(圖/記者湯興漢攝)

▲全台各地不斷因應疫情,調整防疫策略。(圖/記者湯興漢攝)

記者柯振中/綜合報導

台灣本土疫情持續延燒,22日新增了82起本土案例,大多分布在桃園、高雄。對此,重症醫學專科醫師、胸腔內科專科醫師黃軒表示,許多人會認為,醫護是風險最高的族群,但還有「4類人」也同樣面臨高風險,分別就是地勤、航空或機務人員,以及海運人員、移工人員,若生活在狹小、通風不良的環境,久了就可能成為破口。

黃軒在臉書上表示,當初疫情大流行,世界各地政府嚴格防制邊境,但邊界線相當寬闊,根本防不勝防,以「防疫模範生」新加坡為例,當初星國政府對公民相當優待,不但送口罩、發放補助經費,讓外界讚揚好一陣子,但政府忘記境內有近百萬名移工,直到大爆發時,才來處理移工們複雜的住處,「只是當時一切都太遲了…真的是一發不可收拾…。」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黃軒說明,許多人剛開始會將焦點放在醫護人員、航空人員身上,但最不通風、空間最窄小的地方,是在海運人員所處的空間,到了每個港口還要上、下貨,維修,這些船員緊密生活數個月,從一個高風險國家移動到另外一個國家,船上大部分也不像飛機採用高規格防疫,人員的防護裝備可能也沒那麼齊全,只要時間一長,就可能成為破口。

▼黃軒認為,除了飛機上以外,陸路邊境、海上岸邊也要用同樣的高規格處理。(資料照/記者宋良義攝)

▲▼桃機入境大廳,旅客登記、消毒、採檢作業。(圖/記者宋良義攝)

黃軒分析,這些海運人員多從高風險地區進入,而「高風險」意味著該國疫情失控、到處傳播,因此無論這些人員是拿什麼護照,都應屬於高風險人員。

黃軒提到,全球疫情嚴重散播的主因,是無症狀傳播,會遠走他鄉的移工,通常都是年輕力壯、體格好的人,而這種人正是無症狀傳播的最大族群,目前全球仍在新冠的火線上延燒,「主要是無症狀傳播,又快又廣!」

黃軒指出,無論是海運人員,還是移工人員,都長時間生活在狹小空間,且彼此密集接觸,都是感染的好時機,在工作範圍內,毫無社交距離可言,甚至還有人不戴口罩工作,就算戴上了,還可能亂戴一通,反正也沒有人監督、管理,還有辦法一起脫口罩吃喝、大聲說話,「在疫情大流行中,這些都會是危險的行為。」

黃軒說,想要防堵病毒,不能只在飛機上,而是海上、岸邊,甚至是陸路的邊界,也要用同樣的規則處理,若是邊界有脆弱的漏洞,就可能造成大破口,當病毒進入社區,密集接觸待在狹小空間的人員,就可能造成大流行。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