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書購物詐騙暴增!價格超低貨到付款秒傻眼 賣家消失GG了

▲手機,低頭族,上班族,女性,講電話(圖/記者周宸亘攝)

▲民眾使用臉書購物遭詐騙事件頻傳。(圖/示意圖/記者周宸亘攝)

消費中心/綜合報導

民眾喜愛網購的比例逐年升高,而業者拍賣手法推陳出新,加上直播平台盛行,但消費糾紛卻也不斷產生,尤其最近更頻傳在臉書購物遭詐騙事件,不僅消基會上半年接獲約220件申訴,還有警政署165反詐騙專線於近半個月來也接獲逾150件,佔網拍詐騙交易類6成以上。

目前臉書上的直播現場,接近百個,拍賣商品從古董、珠寶、海鮮到現在各種民生消費用品都有人開直播販售,經常上線消費者亦破10萬人以上,市場愈來愈大,但消費糾紛卻也不斷產生,消基會指出上半年接獲網購糾紛申訴800多件,其中約220件是臉書購物爭議。

另外,根據刑事局統計,台北市從103年至今年7月底止,光是臉書詐欺案件就高達540件,也因為臉書詐騙實在太氾濫,所以有民眾在臉書上自行成立「臉書廣告購物詐騙大追查連線」,邀其他網友分享臉書購物詐騙經驗。

警政署165反詐騙專線指出,有些詐騙集團假扮網路直播賣場,在民眾得標匯款後人間蒸發;有些則是觀察拍賣得標買家帳號後,將顯示圖片及名稱更換成商家名稱,以助理的名義私訊買家,要求被害人變更匯款方式或匯款帳號,等對方付款後再封鎖帳號,讓被害人所求無門。

▲▼警政署165反詐騙專線。(圖/取自警政署165反詐騙專線)

▲民眾使用臉書購物並匯款後,卻發現賣家消失連貨都沒拿到。(圖/取自警政署165反詐騙專線,下同)

而消基會檢視透過臉書上直播從事銷售賣家,隨機抽查30間業者,發現2間業者有明確註明退貨機制,6間業者未註明是否可退貨,22間業者直接明白標示「薄利多銷,小瑕疵概不可退換貨」、「出清特賣無退換貨」、「商品售出一律不退換貨」等字眼,明顯違反消保法的規定。

消基會指出,非常不認同部分網購業者不可退換貨規定,尤其臉書更已成為詐騙溫床,不過當消基會欲詢問臉書業者時發現,臉書並沒有設置客服電話,與官方聯繫的方式也只有該社群內建的申訴表單或意見表單,因此消費者發生臉書詐騙事件時,根本求償無門。

對此,消基會認為主管機關實有必要針對臉書已遭有心人士利用為詐騙工具情形,嚴加關注。除了呼籲各縣市政府與行政院消保處應加以正視,並儘速進行專案稽查,導正這種網路歪風。同時也提醒民眾,參與網路購物,一定要慎選評價優良、退換貨機制清楚且有顯示聯繫方式的賣家,如遇網路購物糾紛,應詳細記錄網頁訊息,向消基會或各縣市政府消保官投訴,以爭取合法權益。

▲▼警政署165反詐騙專線。(圖/取自警政署165反詐騙專線)

另外,像是水產品業者最近也常常在臉書做直播販售,但有民眾卻指出收到貨品時,發現商品上毫無任何標示,讓人感到不安心。針對臉書直播出現食安漏洞,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則指出,直播販售食品規範應符合「食品或餐飲服務等郵購買賣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不僅可享七天鑑賞期,業者也必須主動告知消費者相關資訊,包含食品登錄字號、店家名稱等。

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表示,目前已成立小組進行專案稽查,稽查結果將於近期公布,若業者期限內仍未符合郵購買賣定型化契約,可依照消保法開罰3到30萬元;以及若持續未揭露資訊等,則可依消保法開罰5到50萬元;和若產品未明確標示中文品名、產地、有效日期等,更可依食安法開罰3到3百萬元。

刑事警察局則說,民眾遭臉書拍賣詐騙,大都是受到限時限量促銷、強調貨到付款,以及7天鑑賞期無條件退貨、低於市場行情優惠等因素所吸引,最後才發現買到爛貨卻找不到業者退貨,呼籲民眾使用網路直播拍賣購物時,應先觀察賣家評價、慎選知名度較高賣場,並應使用賣家公布的官方付款方式,切莫僅憑助理私訊即變更付款方式或帳號,如有問題可利用電話撥打165反詐騙諮詢專線查證。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