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少數民族古籍修復 動用到狼毒草汁液

▲演示古籍修復紙張的製作過程。(圖/新華社)

本報訊

為破局古籍修復人才稀缺困境,雲南省近年來採取「專家+志願者」模式充實古籍修復力量,提速古籍修復步伐。目前已正式完成以彝藏古籍文獻為主的少數民族古籍實驗性修復工作。

落民間,飽經歲月侵蝕,亟待搶救性修復。為此,2012年以來,雲南省古籍保護中心在全省範圍內實施了古籍修復志願服務專案,廣泛吸納高校、基層圖書館等機構古籍修復人才。

雲南省古籍保護中心辦公室主任計思誠介紹,項目啟動以來,中心依託自身專家人才優勢,分期、分批組織古籍修復志願者深入各地開展藏文、彝文古籍調研,同時採取面對面教授、手把手輔導、集中培訓、師帶徒跟班培訓等方式,組織志願者研究並開展彝藏民族古籍修復工作。

據介紹,截至目前,古籍修復專家與志願者累計修復彝文古籍《占病書》《吾查》《開場祭經》《嫁女兒經》等14000餘頁藏文古籍《大寶積經》等近2000片,順利完成了這兩類民族古籍文獻的實驗性修復工作。

雲南省古籍修復專家楊利群說,目前來看,民族古籍修復過程中難度最大的當屬藏文古籍,傳統用於抄寫經文的藏紙多加入天然植物原料,韌性強、防蟲蛀,可這一傳統造紙技藝如今已很少流傳使用。

「藏文古籍可以被燒壞,但很少有蟲蛀。所以必須用古人的技藝來修復。」楊利群說,古籍修復人員就地取材,在高原地區尋找到狼毒草,將其根部搗碎,提取原液加入補書所用的紙漿中,研究出一套可行的創新性修復方案,得到了國家古籍保護中心認可。

「修補古籍就是修補一段歷史、復興一種文化。」計思誠說,民族古籍實驗性修復過程中,不僅培養出大批古籍修復骨幹,還為未來少數民族古籍搶救性保護積累了重要經驗。(新聞來源:新華社港台部提供)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