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殯葬處環保葬區,目前有富德公墓詠愛園、落羽之丘,以及陽明山公墓臻善園,圖為樹葬葬區。(圖/北市殯葬處提供,以下皆同)
記者袁茵/台北報導
藝人大S(徐熙媛)於2日驟逝於日本,小S(徐熙娣)透露,不會替姊姊舉辦告別式,會選擇吉日樹葬,目前正在申請場地中。面對有殯葬業者聲稱,樹葬後骨灰不會自然分解,2年內會再挖起來丟到焚化爐等言論,台北市殯葬處長張世昌澄清,「我們絕對也從來不做這樣的事情。」原則上就是讓土地休養生息,到一定程度後才再開放該葬區使用,任何一個縣市政府環保葬區都不可能把泥土挖起來再焚化。
北市府洞察節葬、簡葬為未來殯葬趨勢,除了推行海葬以外,自2003年11月在富德公墓開始試辦樹葬,2007年6月啟用詠愛園(樹葬區),於2013年10月啟用陽明山公墓設置臻善園(花葬區)、2021年4月分別於富德、陽明山公墓啟用落羽之丘及擴大臻善園葬區,累積至2025年1月底,已服務6萬3966位先行者,近年來每月受理案件約800件。
關於如何申請樹葬與花葬,台北市殯葬處網站說明,採親自或由委託人(檢具委託書)至台北市懷愛館服務中心辦理,申請時應填寫樹、花葬設施使用申請書,檢具申請人身分證及影本,受葬者骨灰(骸)來源證明(火化許可證或骨灰存放設施寄存遷出證明,或墓地起掘許可證明正本)。
殯葬處網站提到,台北市懷愛館服務中心人員受理申請後,由火化場人員將受葬者火化骨灰,經過研磨再處理後,由申請人或家屬會同管理員於樹、花葬區選擇埋藏骨灰區域,家屬均無需支付其他費用,且申請不受受葬者設籍台北市或其他縣市限制,均可申請。
由於小S透露大S將採樹葬,使樹葬受到外界關注與討論,有不具名的殯葬業者聲稱,樹葬並不環保,因為骨灰埋進土裡,2年內土地會重複利用,因此大多會將骨灰挖起來丟進焚化爐燒掉。對此,台北市殯葬處長張世昌10日接受《東森新媒體ETtoday》電訪時澄清,「我們從來不會做這樣事情,也絕對不會做這樣的事情。」
張世昌以台北市作法舉例說明,參加環保葬的骨灰,火化後皆須經再研磨成非常細的粉,以更小分子狀態埋入挖好的土壤洞口中,且同一個洞不會有重複亡者,該區會休養生息至少2年,後續透過自然生物機制分解鈣質等物質,長久下來讓大自然回歸到既有的狀態。
張世昌提到,台北市樹、花葬園區採分區輪用制,透過劃分不同區域,輪流開放使用與進入養護,另每月派員定期噴灑溶磷菌、覆蓋培養土以幫助骨灰逐步分解;如果葬區滿葬,將會進入養護期約2年左右,並視養護情形評估是否再次開放使用,倘若沒有融得徹底,該區將持續休養生息,「任何縣市政府的環保葬區都是這樣處理,不可能把泥土挖起來再丟進焚化爐」。
張世昌說明,環保葬是將往生者骨灰以更自然、簡樸的方式回歸大地,體現對生命的尊重與環境的友善,其核心精神並非追求骨灰的快速消失,而是透過自然的生物分解作用,讓骨灰中的礦物質逐步融入土壤,最終與自然合而為一。
面對有部分人擔憂,家人骨灰恐與其他人混在一起,以及是否不記名、不立碑?張世昌指出,骨灰與土地融合後,就會再開放使用,這也符合環保葬的土地重複使用精神,從早期盛行的土葬到火葬,現在塔位一位難求,因此開始推行環保葬方式,配合時代不斷演進,出現不同樣貌;另環保葬崇尚不記名、不立碑,但只要透過網路輸入姓名,都會告知葬在哪一個園區。
張世昌也提及,清明節期間,環保葬區掃墓方式與傳統塔樓差很多,塔樓的追思比較制式,家人需要準備祭品擺放於祭拜桌,等候祭祀的時間;而環保葬區特別溫馨輕鬆,看過有家人準備星巴克咖啡、麥當勞在葬區前祭拜,有孫子準備小提琴在葬區前表演,輕鬆聊天緬懷先人,殯葬處也會在環保葬區規劃音樂表演。
最後,張世昌說,為推廣環保葬,台北市提供多元的環保葬形式供民眾選擇,未來將持續精進環保葬的服務品質,並透過正確的觀念、科學的管理及嚴謹規範,能讓環保葬成為更多民眾的安心選擇,共同為這片土地盡一份心力。
▼花葬葬區。(圖/台北市殯葬處提供)
▼寵物秘密花園灑葬區。(圖/台北市殯葬處提供)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