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少數輪流轉! 王金平昔告別演說曾盼尊重協商「國會才不亂」 

▲前立法院長王金平於2019年發表「告別演說」。(圖/記者屠惠剛攝)

▲前立法院長王金平於2019年發表「告別演說」。(圖/記者屠惠剛攝)

實習記者石嘉豪/台北報導

立法院院會17日發生朝野嚴重衝突,藍綠還上演全武行。前立法院長王金平在擔任國會議長期間,經歷朝小野大的格局,也看過2016年民進黨執政時,如何挾國會多數碾壓在野的國民黨,所以他於2019年10月發表告別立院演說時,以身為17年院長身分指出,沒有永久的執政黨,也沒有必然的在野黨,風水會輪流轉,今天的多數如何對待少數,難保翻轉之後不會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一味以大壓小,對今天的多數黨及支持者,可能大快人心,日後都要付出對立、撕裂、不穩定的代價,冤冤相報何時休?

王金平的冤冤相報之說,對照今日的政治局勢,可謂一語中的。曾經國民黨在過去8年被民進黨在國會強力碾過,就如王金平在告別演說中提到,2016年,民進黨完全執政以來,置「尊重、包容、接納」的國會價值於不顧,協商徒具形式,憑藉絕對多數,如坦克一般,一案又一案地輾過去,如:黨產條例、轉型正義、年金改革、一例一休、前瞻預算等案。

然而隨著法案一一通過,王金平認為,政治對立、社會分裂、世代衝突等,民怨不斷累積,反映在2018年的地方選舉結果,執政黨被社會反噬,吃了敗仗;理應反省,改弦易轍。但面對2020的大選,又驕傲地喊出國會要過半的訴求。這固然是政黨的權力,但人民的感受卻是既未痛改前非,更忘了昨日之痛,恐非民主之福。

話鋒一轉,王金平也提到2008年,國民黨在立法院是絕對的多數,他又是國民黨籍議長。但更深刻明白建立「尊重、包容、接納」的國會運作文化,及建立國會運作制度化,長治久安的重要性。但也為此在「朝野協商」、「不動用警察權」,及「處理太陽花學運太溫和」三件事上,被藍軍的支持者苛責。

王金平認為,國會是將社會多元各方的主張,透過各黨派間的合縱連橫、相互妥協尋求共識,政黨也可能選擇用表決、杯葛等方法得到結果,總之,不到最後關頭,不輕言訴諸表決,也不輕言放棄妥協。

因此,王金平說,建立國會文化三要素是必要的,包括:(一)尊重少數(二)包容多元(三)接納建設性的不同意見。以此,「展現民主國會的重要價值,也是落實民主國會必須建立的傳統」。

王金平強調,朝野協商是重要且必要,朝野協商是法律賦予立法院長的職權,是責任也是義務,沒有協商的國會,少數黨、在野的意見不受尊重,不被接納,黨同伐異下,再好的意見也被犧牲,表決的形式民主之外,協商經由「尊重少數、包容多元,接納異見」的過程,更能體現實質民主的真意。

最後王金平表示,立法院既是代表多元、多方的個別委員所組成,不同調是自然的常態,共識的凝聚是智慧、修為的結晶。「百年修得同船渡,大家有幸成為立法委員,之間縱有黨派的不同,卻是同一屋簷下的同仁,再多的爭辯、衝突,皆因公心,事緩則圓,事過無恨,同心相處,共建中華民國立法院的政治文化,這是全體委員共同的責任。」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政治熱門新聞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