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衛學者喊話「有條件解除口罩令」 未來僅3場合仍要戴罩

▲▼             。(圖/翻攝自YouTube/新冠肺炎科學防疫園地)

▲陳秀熙提出「類地方流行」模式。(圖/翻攝自YouTube/新冠肺炎科學防疫園地,下同)

記者楊晏琳/台北報導

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秀熙指出,今年10月至明年2月是冬季呼吸道傳染病期,這4個月期間,是台灣從疫情大流行走向地方流行的轉型期,也就是所謂的「類地方流行」。應針對疫情監測模式、隔離及藥物措施以及口罩令等做檢討,才能達成防疫與常態生活雙贏。

陳秀熙表示,類地方流行模式,包括4個重要面向。首先是疫情監視策略改變,從感染確診個案,轉為中重症及死亡監視,如此才不會迷失於「一直以確診個案多寡,來做為疫情是否升溫」的論述。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第二則是疫苗及抗病毒藥物。陳秀熙指出,冬季流感期即將來臨,加上國內目情仍籠罩在BA.5流行中,因此必須提高社區免疫保護力。建議開放18歲以上施打次世代疫苗追加劑,以及合併流感疫苗注射;並開放50歲以上及加強慢性病患者使用抗病毒藥物,來提高度過冬天時的保護力,「雖然感染保護力只有2個月,但這2個月才是黃金保護時期。」

▲▼             。(圖/翻攝自YouTube/新冠肺炎科學防疫園地)

▲進入冬季流感傳染期的4個月,就是轉型成地方流行前的適應期。

第三則是實行精準隔離檢疫措施,此目標在於,利用精準居隔恢復健康照護及常態生活社會人力資源。輕症者依年齡、疫苗施打及抗病毒藥物使用情形進行精準居隔;密切接觸者居檢部分,有施打雙價次世代或第4劑疫苗者,可從0+7變成0+0;未施打追加劑者則從3+4變成0+7。

最後則是調整公衛防疫措施。陳秀熙直言,觀察西方國家趨勢及台灣現行規定,認為「口罩令有必要做檢討」,希望能解除公共場所、大眾運輸、大型集會場所以外的口罩令,鼓勵口罩自主政策,讓口罩從硬性管理轉為軟性管理。

陳秀熙表示,提出類地方模型模式,當然就有想達到的目標。包括讓新冠中重症、死亡率不超過流感及相關呼吸道大流行前,2019年的標準;以及恢復80%健康量能、60%返回新常態生活。

陳秀熙認為,實行上述4點才能從大流行轉到地方流行,「未來這4個月可能要走這方向,才能讓台灣在防疫及幸福生活方面達成雙贏。」

►春風抽取衛生紙110抽x72包 超低價下殺只要1060元!

►無線充電式「酒精噴霧槍」 餐廳、辦公室消毒超實用

►蘭蔻超熱銷小黑瓶「100ml只要2799元」 數量有限買起來!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