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地方焦點

《草山紅》書籍獲獎!重現大屯山區百餘年 紀錄茶產業發展史

▲《草山紅》書籍獲獎 重現大屯山區百餘年。(圖/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萬里富士坪古道上仍可見「大尖茶業公司」留下的建築遺構。(圖/陳守泓拍攝/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記者郭世賢/台北報導

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以下稱:陽管處)及衛城出版社共同出版的《草山紅-陽明山國家公園的茶業發展史(1830-1990)》近日獲頒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獎勵出版文獻書刊「學術性書刊類」優等獎。本書是由陽管處委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助理教授陳志豪,帶領團隊進行大屯山區清末、日治至近代茶產業發展歷史研究,梳理出200年來陽明山區茶產業發展史,從研究到出版,費時逾3年。

陽明山國家公園所在的大屯火山群鄰近淡水港,在外銷上有地利之便,而丘陵地形加上東北季風帶來的雲霧,都讓大屯山區自1830年起就成為臺灣北部的主要茶產區之一;日治時期,因政府計畫性輔導,大屯山區茶業公司林立,茶園也遍佈各山頭,其中幾間茶業公司的茶葉還曾在茶評會中獲獎。

▲《草山紅》書籍獲獎 重現大屯山區百餘年。(圖/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草山紅》書籍近日獲國史館台灣文獻館頒發「文獻書刊-學術性書刊類」優等獎。(圖/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1970、80年後受到北部產業轉型、勞動工資上漲等因素影響,茶產業逐漸勢微,目前只剩下石門、三芝一帶少數茶廠仍在經營;陽明山國家公園金包里大路(魚路古道)上的許顏橋就是早年茶商怕水濺傷茶而修築,見證了大屯山區茶產業往昔榮景,步道旁散落的野化茶樹和隱藏在林間的石屋、駁崁也紀錄了這段茶產業發展歷史。

陽管處表示,很少人知道陽明山國家公園的境內曾經產茶,但種茶、採茶、製茶卻是目前園區內長者最普遍的產業記憶。為了保存這個珍貴的在地記憶,陽管處委託專業歷史學者進行深入研究,讓大屯山區200年來的茶產業發展歷史能完整而紮實的重現。

陽管處長楊模麟指出,陽明山國家公園跟其他國家公園最大的不同,在於它自古就與居民的產業活動關係密切,是一個充滿大自然美景和人文歷史蘊涵的國家公園;本書出版後獲得遊客和當地居民熱烈而廣泛的迴響,不少園區周遭年輕一代的居民還驚訝原來自身成長的區域曾是茶園,一問之下才發現家中長輩也曾種茶,意外開啟了世代間的對話與記憶傳承。

【更多新聞】

►八點檔真實上演!不滿乾女兒亂講女兒壞話 她當街賞4巴掌下場曝

►朱立倫領軍力挺高喊「凍蒜」 謝國樑打造友善、創新有愛城市

►基市府美女發言人辭職輔選蔡適應 沈詠珮曝背後原因

►酒友誆「我有槍」搶理髮店 他還幫指收銀機位置成共犯下場曝

►拉女班長看A片打手槍!國小導師慘遭解聘 3年後法官判他無罪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