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低薪城市靠高雄多元產業 吳益政喊話陳其邁:橋科非萬靈丹!

▲民眾黨高雄市長補選候選人吳益政 。(圖/記者洪靖宜翻攝)

▲民眾黨高雄市長補選候選人吳益政 。(圖/記者洪靖宜翻攝)

記者洪靖宜/高雄報導

高雄市長補選成「三腳督」局面,根據台灣民眾黨內部民調顯示,高雄市民最關心的是經濟發展,也是目前最需要解決的議題,民眾黨市長補選候選人吳益政認為,產業發展要透過升級轉型才能從根本上改善生活品質,而對手陳其邁所重視的橋頭科學園區,也許能帶動部分產業轉型,但並非解決所有高雄市民低薪的萬靈丹。

台灣民眾黨自做民調發現,高雄市民認為高雄市政最需要解決的問題,第一為「產業經濟發展」,佔了31.8%。民眾黨分析,高雄近年來的產業轉型契機,因中美貿易紛爭爆發後,政府因應推動「歡迎臺商回臺投資方案」,透過誘因刺激的政策工具施行後,可看到產業轉型的曙光。據統計,投資方案自2019年1月1日實施至12月12日,經濟部公告有160家臺商響應,不過可惜的是,僅有15家企業投資高雄,金額約957億,主要以半導體產業為主。

▲▼吳益政首波競選CF發表記者會。(圖/實習記者方敬攝)

▲民眾黨高雄市長補選候選人吳益政。(圖/實習記者方敬攝)

民眾黨市長補選候選人吳益政認為,高達262.39公頃的橋頭科學園區,未來可能將是政府主導的高雄半導體產業重鎮,串聯周邊的本洲工業區、楠梓加工出口區、大社及仁武工業區等,試圖以橋科帶動周邊工業區產業升級。

他提及,這也是對手陳其邁念茲在茲的事,盼橋頭科學園區帶動高雄產業轉型,進而擺脫低薪環境,不過吳益政強調:「橋頭科學園區也許能帶動部分產業轉型,但並非解決所有高雄市民低薪的萬靈丹。」

吳益政表示,低薪涉及高雄產業結構的特性,擺脫低薪必須從結構面向「兼籌並顧」,除了政府以招商提供誘因外,也需要搭配更多配套。比如從產業聚落詳細描繪既有產業與新興產業的優勢與產值、針對特定產業提出獎勵措施等。因此,除了半導體業外,高雄市政府目前重點扶植的產業,計有扣件、航太、遊艇、智慧農漁業、醫療觀光、體感科技等六大產業,未來還需要以優勢產業發展帶動相關供應鏈產業的轉型,才有機會讓高雄逐漸擺脫不名譽的低薪城市。

因此,他認為,只單靠橋頭科學園區,無法真正解決低薪,想請問陳其邁真的了解高雄產業特性的多元性,以及產業空間佈局嗎?就像充滿張力的棒球比賽,不能只靠先發投手撐場,必須要有堅強的牛棚才能贏得比賽一樣,以產業轉型帶動薪資成長,也不能只以半導體業當王牌投手,還必須要顧及其他產業的發展。

未來若是當選上任後,吳益政說,將以「陽光經濟」為主軸幫高雄的產業界注入強心劑,除了兼顧多元產業的需求,也將透過更嚴謹、更科學的施政方法,為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找出一條共榮、也共融的健全環境,相信理念若具體實踐,能解決當前市民關心的低薪問題。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