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事變81周年 事發地點盧溝橋浮出爭議:石橋?鐵橋?

▲▼2018年,紀念77事變(盧溝橋事變),77事變81周年。(圖/翻攝自央視新聞微博)

▲81年前的今天發生震驚中外的77事變,這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圖/翻攝自微博)

實習記者孫若蜜/採訪報導

「七七事變81周年」今日登上微博熱搜,截至破1.1億的閱讀量,陸官方、民間都認為,這是中華兒女「不能忘卻的紀念」。據一些歷史學家、軍事家的近日研究,這段歷史的發生地點「盧溝橋」未必是一直被認定的那座石橋!此外,些許疑點也漸漸被揭開,如事發原因─日軍士兵失蹤之謎。

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是中華民國與日本於1937年7月7日發生在北平西南地區宛平縣「盧溝橋」的一起軍事衝突,為第二次中日戰爭(八年抗戰)全面爆發的起點,同時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一部分,受中外關注。據瞭解,事發地附近的永定河上有2座盧溝橋,一座是建於金大定29年(1189年)的盧溝石橋,「燕京八景」之一「盧溝曉月」說的就是它。另一座是建於清光緒24年(1898年)的雙線半穿式鉚接梁平漢鐵路盧溝鐵橋,它是平漢、平綏、平津三大鐵路的匯合點。

▼截圖中的配圖為石盧溝橋。(圖/翻攝自微博)

▲▼2座盧溝橋,一座鐵一座石。(圖/翻攝自陸媒)

▼被遺忘的鐵盧溝橋。(圖/翻攝自微信公眾號:金陵倦鳳)

▲▼2座盧溝橋,一座鐵一座石。(圖/翻攝自陸媒)

歷史教材上一直是定金代的石質盧溝橋為七七事變的事發地點。據中共官方目前的定義,這座石橋全長266.5公尺,寬7.5公尺,最寬處則有9.3公尺,整個橋身都是石體結構,為華北最長的古代石橋,上面的樹個「石獅子」被視為「歷史的見證者」。

史料紀載,橋上雕刻著精美的石獅子曾讓馬可波羅讚不絕口。據傳,這些精美的石獅子在七七事變時慘遭大量炸毀,這也成為了「七七事變是發生在石盧溝橋」觀點的佐證。北京中科院郭姓兩岸歷史研究專家也告訴《ETtoday新聞雲》,「就是石橋那座阿,被炸的盧溝橋獅子不至於是鐵獅子吧!」

但據《中國新聞網》5日報導,中日兩軍1937年時反復爭奪的是清朝建的盧溝鐵橋,而不是金代的盧溝石橋。其中指出,「雙方在鐵路橋頭展開肉搏,中國守軍寡不敵眾,幾乎全部戰死橋頭。日軍以數十人傷亡的代價奪占了橋南端,橋北端仍由中國守軍佔領。9日拂曉前,從長辛店趕來的增援部隊與守橋部隊對橋南端日軍形成夾擊之勢。夜幕掩護下三營營長金振中率領大刀隊,悄悄摸進敵陣,奮力追殺,全殲日軍一個中隊,奪回了平漢鐵路盧溝橋。」

▼外國攝影記者紀錄下當年日軍侵華。(圖/翻攝自央視新聞微博)

▲▼2018年,紀念77事變(盧溝橋事變),77事變81周年。(圖/翻攝自央視新聞微博)

另外,不論是將事發地點定在鐵橋還是石橋的史料,都顯示當時中日雙方的戰況激烈,「受到如雨的炮火攻擊」,因此也有許多軍事家認為,據目前尚存的照片顯示,當時日軍在七七事變中使用的炮火是具有強大破壞力的,若是事發地點在具有近800年歷史石橋上,橋身應該很難存留的。

因此有人主張,發生事變的應該為鐵橋,也就是說鐵橋更具有紀念性,而石橋僅有「副戰場」地位。

除此之外,從回顧事發前的中原地區時局,北平東北面是偽滿洲國,東面是漢奸殷汝耕的『冀東防共自治政府』,北面是偽蒙疆自治政府,西南面的豐台鎮也被日軍強佔,也就是說日軍夾擊之勢圍攻北平,只剩下西南方的宛平城以及平漢、平綏、平津三大鐵路的匯合點的平漢鐵路盧溝橋還被中軍控制,因此鐵盧溝橋可謂是當時的咽喉要道,更可能成為日軍的目標。

▼駐守宛平城的中國守軍。(圖/翻攝自央視新聞微博)

▲▼2018年,紀念77事變(盧溝橋事變),77事變81周年。(圖/翻攝自央視新聞微博)

對此,武漢大學歷史學系的蔣姓博士向《ETtoday新聞雲》指出,「雖然目前大多還是將事發地點定為石橋來紀念,但許多紀錄片中都有指出,究竟是石橋還是鐵橋,還有待考究的。」

鐵橋、石橋之爭浮上水面,與此同時,若事發地點真為鐵橋,也更能證明日軍侵華的不正義性和陰謀性。

回顧事發原因,當時已駐豐台鎮的日軍中國駐屯軍步兵旅團第一聯隊第三大隊第八中隊,由中隊長清水節郎率領,他在晚間以第一小隊一名二等兵不見了為由,要求進入中國軍隊防守的宛平城搜索,遭到中國守軍拒絕後,發動攻擊,才爆發了事變。

▼當年日軍推動砲火的畫面。(圖/翻攝自央視新聞微博)

▲▼2018年,紀念77事變(盧溝橋事變),77事變81周年。(圖/翻攝自央視新聞微博)

中國歷史學家李書文近年整理史料發現,這名「失蹤」的日軍士兵叫志村菊次郎,20歲時從東京應召入伍,是個入伍才3個月的傳令兵。同年入伍的福島忠義說,「志村菊次郎是一位認真老實不引人注目的男子,大概是由於肥胖的緣故,動作略顯遲鈍但腦子不笨。」

事實上,志村菊次郎返回第一小隊時弄錯了方向,之後又返回來,因此延誤了歸隊時間。但因聯隊長牟田口廉也已下達和中方交涉的命令,如果中止,不知中方會怎樣宣傳。因此,志村菊次郎歸隊的事實被嚴密封鎖起來,日軍繼續以「失蹤」士兵為藉口,向中方不斷尋釁。

▼日軍活埋中國軍人。(圖/翻攝自央視新聞微博)

▲▼2018年,紀念77事變(盧溝橋事變),77事變81周年。(圖/翻攝自央視新聞微博)

7月8日淩晨4時23分,守城的中國二十九軍三十七師一一零旅二一九團第三營士兵嚴詞拒絕日軍的搜索要求,日軍第一聯隊聯隊長牟田口廉因此下令向宛平城開炮,日本軍國主義全面侵華戰爭的戰火被點燃。

李書文還發現,志村菊次郎歸隊後不久就離開了部隊,回到日本故鄉。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他又被徵召入伍。1944年1月31日,已經成為憲兵伍長的志村菊次郎,在緬甸阿拉幹山區布其頓附近,被中國遠征軍新一軍孫立人部擊斃。

除了這2點外,七七事變是段全世界都不應該忘記的歷史,但是其中有許多疑點仍待釐清,才能讓所有人更好地正視歷史,展望未來。

▼七七事變後的慘狀。(圖/取自央視新聞微博)

▲▼七七事變。(圖/取自央視新聞微博)

▲▼七七事變。(圖/取自央視新聞微博)

▲▼七七事變。(圖/取自央視新聞微博)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