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分鐘看太平島「海底龍宮」!世界地球日發現90新物種

我們想讓你知道…好美!!!

記者華少甫/台北報導

臺灣的前院花園「太平島」是南沙群島的最大島,海域生態十分豐富,其所在的「鄭和群礁」更是南中國海珊瑚礁生態系最重要的群礁之一。南中國海的生物,隨著海流飄移,從南沙太平島一路向北,途經菲律賓、越南到東沙,再繼續北流至小琉球、臺灣本島與澎湖群島等地,因此,太平島海域可說是臺灣近海漁業的「最大種原庫」之一,為響應「世界地球日」,漁業署22日舉辦太平島海洋生態紀錄片「南疆太平之舞」首映暨科研成果發表會。

▲世界地球日 看見海洋種原庫 「南疆太平之舞」首映。(圖/漁業署提供)

▲尖翅燕魚(鯧仔)與棘穗軟珊瑚。(圖/漁業署提供)

漁業署表示,全球海洋長期受到過度捕撈、棲地破壞、污染以及日益增強的氣候變遷衝擊,使得水產生物資源受到嚴重影響,為了瞭解太平島海域之生物資源現況,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於106年委託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鄭明修研究員所率領之研究團隊,執行「南沙群島海域水產動植物資源調查及生態系統服務評估」計畫,研究團隊搭乘行政院海岸巡防署海巡艦艇及漁訓貳號,在海巡署的熱情協助下,進行海洋生物調查,在為期一年的調查中,發現南沙太平島周邊海域珊瑚礁水產資源相當豐富與健康,堪稱南沙群島海洋生物多樣性的「熱點」中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世界地球日 看見海洋種原庫 「南疆太平之舞」首映。(圖/漁業署提供)

▲卷曲氣泡珊瑚。(圖/漁業署提供)

研究團隊指出,南沙群島近幾年因為環境快速變遷,有不少海底生物都已消失,這次在太平島海域記錄到90種新物種,包括9種大型無脊椎動物、35種藻類以及46種珊瑚。其中,珊瑚以石珊瑚為主,且直徑小於5公分的幼體珊瑚多樣性高,顯示太平島是我國海洋國土中極為少有、具高生態韌性潛力的珊瑚礁,也吸引許多雀鯛科及隆頭魚科的小魚。

▲世界地球日 看見海洋種原庫 「南疆太平之舞」首映。(圖/漁業署提供)

▲花環肉質軟珊瑚。(圖/漁業署提供)

漁業署說明,本部紀錄片由資深海洋攝影師郭道仁先生一手錄製、編輯製作,短短18分鐘的紀錄片,以輕快的旋律將太平島海域的生物編織出動人的樂章,展現海洋旺盛優美的生命力,演繹海洋永續的希望,該署希望藉由這部紀錄片,喚醒國人對於海洋環境、生態、棲地保護的意識、支持與重視。

▲世界地球日 看見海洋種原庫 「南疆太平之舞」首映。(圖/漁業署提供)

▲六斑九刺鮨(六斑鱠、石斑)(下)與尖吻棘鱗魚(金鱗甲、鐵線婆)(上)。(圖/漁業署提供)

漁業署最後說明,太平島的珊瑚生態主要以石珊瑚為主,在國際珊瑚礁生態優劣標準屬於「優」與「特優」等級,且幼體珊瑚(直徑小於 5 公分)多樣性高,顯示太平島是我國海洋國土中極為少有、具高生態韌性潛力的珊瑚礁,也吸引許多雀鯛科及隆頭魚科的入添小魚,該署特別選定4月22日世界地球日舉辦本次活動,期盼國人在生活中廣為宣傳海洋保育理念,一起為海洋生態盡一份心力。

▲世界地球日 看見海洋種原庫 「南疆太平之舞」首映。(圖/漁業署提供)

▲鞍斑雙鋸魚(鞍背小丑)。(圖/漁業署提供)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