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手術像看「3D電影」 醫生:肌肉血管變高清


▲醫師(右一)戴著3D眼鏡在為患者手術。(圖/新華社港台部)

本報訊

提到3D大片,大家自然而然會想到電影院,將3D大片和手術室聯繫起來,您能想像嗎?近日,在江蘇省人民醫院手術室,就上演了一部3D手術「大片」,心胸外科的專家們戴著3D眼鏡,通過立體化、大術野的3D胸腔鏡系統,完成了全國首例完全3D胸腔鏡下先天性房間隔缺損修補手術。昨天,接受手術的小趙也順利康復出院。

小趙今年17歲,從小就體弱多病,身體發育比雙胞胎姐姐慢了一大截,學習成績也不如同齡人。最近一段時間,小趙發現自己每次稍微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之後便氣喘吁吁,上氣不接下氣。家人帶著小趙來到江蘇省人民醫院檢查,發現小趙有先天性房間隔缺損——因為先天發育不全,心房的間隔未完全閉合,留有缺損,於是本該按著一定路徑走的心臟內血流也亂了套,血液供氧跟不上了,這也是小趙經常氣喘吁吁的原因。房間隔缺損本可以通過介入手術來治療,但因為小趙的缺損形狀並不適合介入來封堵,所以只能選擇外科手術。

胸心外科主任醫師吳延虎為小趙安排的,是一場特別的胸腔鏡手術。在小趙的右胸上打了3個孔,從1個孔中將鏡頭伸入,鏡頭便成了眼睛,所「見」的影像都傳輸到監視器上。這時候醫生們一個個將「墨鏡」架在了眼睛上。別驚訝,這不是耍帥,醫生們戴上的是3D眼鏡,也是這場手術中最特別的一個器 械。透過3D眼鏡,監視器上的畫面也立體起來了。最先顯示在螢幕上的是心包,將心包打開,心臟的結構就呈現在視野裡了。鏡頭繼續深入,將右心房打開,就能看見沒發育好的房間隔。小趙的房間隔缺損直徑2釐米左右。除了心臟中正常流動的血液之外,缺損處還能清楚看見一股異常的血流。直到將缺口縫好,醫生們才將 3D眼鏡拿了下來。

整場手術持續了兩個多小時,小趙手術後第一天就能下床活動,胸口只留下3個鑰匙孔大小的切口,而不是一條長長的「蜈蚣」傷疤,讓小趙也很是欣喜。小趙說將來她也要報考醫學院,像吳醫師一樣去幫助更多的人。

吳延虎主任醫師告訴記者,戴著3D眼鏡做手術, 他也是第一次。當鏡頭進入人體,畫面在監視器上顯示出來的時候,感覺也很震撼。像在電影院裡看到的3D電影一樣,視野中肌肉、血管都變成了立體的,仿佛觸手可及。畫面是高清的,連毛細血管都看得清清楚楚。「平時我們看二維的畫面時,血液流動好像是比較平靜的,但在3D的情況下,湧動的感覺更加直觀。血液向 鏡頭方向噴湧的時候,真的有浪打過來的感覺。」

吳延虎主任醫師說,以往胸腔鏡手術時,監視器螢幕上的畫面是2D的,而3D胸腔鏡心臟手術時,手術醫生通過佩戴3D眼鏡觀察專門的監視器,可獲得放大的高清晰立體圖像,猶如開胸手術般的精准。心臟手術時,手術醫生能夠對心臟的立體結構看得更加精細和清晰,定位更準。

吳延虎主任醫師說,面對立體的畫面,反而更得心應手了。因為平時心臟手術做得很多,對每一步情況都會有預估和心理準備,所以就算是血液突然湧出時,也不會像在電影院中看3D電影那樣被嚇到。

做手術時精神要高度集中,又戴著3D眼鏡,會不會出現頭暈、眼乾等症狀呢?吳延虎說這種感覺要因人而異,另外並不是手術時時刻刻都戴著3D眼鏡。以這場手術為例,戴3D眼鏡時間差不多在1小時左右,並沒有出現不適的感覺。

3D技術作為醫療技術引入大陸還是今年上半年,大陸也很少有幾家醫院利用該項技術開展過手術,但集中在腹腔鏡等一些普外科手術上,3D胸腔 鏡下做心胸外科手術還是第一次。據介紹,3D手術將來應用的範圍很廣,理論上可以替代所有普外科、泌尿外科、心胸外科等科室的腔鏡手術。(新聞來源:新華社港台部)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關鍵字:

3D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