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朔驚傳辭世,享壽78歲。(圖/翻攝自清華大學網站)
記者林育綾/綜合報導
資深作家、評論家南方朔(本名王杏慶),驚傳昨(9日)過世,享壽78歲。資深媒體人陳浩在臉書發文證實此事,表示王杏慶(南方朔)已於6月9日下午1時45分安詳離世。
資深媒體人陳浩今(10日)在臉書發文,提到南方朔已於6月9日下午1點45分離世。貼文一出震驚各界,紛紛留言哀悼「前輩的殞落,也是新聞黃金時代的落幕」。
文化部長李遠聞訊表示哀悼,並提到,南方朔是一個身體力行、追根究底、不趨炎附勢,非常進步的知識份子典範,「我們會永遠懷念他」。
南方朔本名王杏慶,1946年12月13日出生於台南市,國立台灣大學森林系、森林研究所畢業,文化大學實業計畫研究所博士結業。曾任中國時報記者、專欄組主任、副總編輯、主筆等職。1987年與王健壯、司馬文武、周天瑞等人創辦《新新聞》雜誌,後曾任職香港《亞洲週刊》,並曾在《中國時報》、《聯合報》、《蘋果日報》等媒體發表專欄文章,政治評論帶給許多人啟發。
南方朔嗜讀好學,曾被譽為最用功的民間學者,身兼作家、詩人、評論家及新聞工作者,著作甚豐,包括《文化啟示錄》、《臺灣政治的深層批判》、《語言是我們的居所》、《語言是我們的星圖》、《世紀末抒情》、《給自己一首詩》等,並曾獲台灣詩選年度詩獎、中國文藝獎章文學評論獎。
李遠表示,南方朔在1980年代,是一個非常進步的知識份子典範,當時的台灣社會正歷經激烈的轉變,民間力量崛起,強控制正在逐漸瓦解中。此時此刻的南方朔身體力行上街頭、撰寫文章批判政治。他引進很多從原文書上讀到的,再消化之後,適用於臺灣社會的各種進步理論、各種新潮思想。由於他嗜讀如命,各式各樣的思想源源不斷的寫在專欄裏。當時對所有求知若渴的年輕人而言,一定都會讀他的專欄,受到一點點啟發。
李遠回想,南方朔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一件事情,就是學校畢業後申請到一筆獎學金可以去美國深造,卻因為台灣退出聯合國,南方朔為了抗議,放棄出國留學,成為愛國青年的典範。
另外還有一次他與南方朔一起擔任金馬獎的評審,當時正評到電影配樂,雙方對於電影配樂的見解不太一樣,有很深刻的討論,甚至可以說是爭論,「我最佩服他的地方是,他深信他說的話,深信他的判斷,凸顯出他追根究底的知識份子精神。這讓我印象很深,也從中學習很多。」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