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靈峰寺遺址800年金代石碑「斷兩截」 兩鄉鎮推責「不歸我管」

▲北京房山近郊一處金代靈峰寺遺址石碑斷成兩截,橫躺於山野間,無人問津。(圖/翻攝北京青年報)

▲北京房山近郊一處金代靈峰寺遺址石碑斷成兩截,橫躺於山野間,無人問津。(圖/翻攝北京青年報,下同)

記者魏有德/綜合報導

北京房山近郊有一處金代的靈峰寺遺址,多名民間文物保護人員近日發現,一直躺在遺址上的「房山靈峰寺記」石碑竟斷成兩截,疑遭到人為破壞,現場觀察發現,這塊石碑斷面較新,斷開時間應不會太久,同時,斷碑附近還存在疑似盜挖痕跡。然而,向上反應此現象後,鄰近的房山區兩個鄉鎮均表示,「不歸自己管。」

▲北京房山近郊一處金代靈峰寺遺址石碑斷成兩截,橫躺於山野間,無人問津。(圖/翻攝北京青年報)

《北青報》報導,在金代,靈峰寺不僅是著名佛寺,也是一座規模宏大的行宮。隨著歷史變遷,靈峰寺於明末被摧毀,不過記錄建寺歷史的石碑「房山靈峰寺記」倖存至今,是房山區普查登記文物。在北京地區,不包括經幢與刻經,金代的石碑現存不超20件。

據了解,靈峰寺遺址位於房山區的貓耳山,從海拔約500公尺的貓耳山腳下出發,需先通過5公里的山徑,沿路攀登至海拔約1300公尺的貓耳山頂峰後,再沿山脊與溝谷,經過4個多小時的路程,到達一處海拔960公尺的谷地,便是靈峰寺遺址。

▲北京房山近郊一處金代靈峰寺遺址石碑斷成兩截,橫躺於山野間,無人問津。(圖/翻攝北京青年報)

行至遺址處可以發現,一塊石碑從中攔腰斷開,橫躺於地,經測量,此碑原長130公分、寬60公分、厚12公分,外形為圓首,額書篆字「房山靈峰寺記」,碑文同為隸書,字跡工整,記載靈峰寺的建寺歷史,立於金明昌五年(公元1194年),距今已有831年歷史。

根據《房山區不可移動文物列表》顯示,石碑所在地為南窖鄉北安村,該村一名負責文物保護的男性工作人員表示,靈峰寺碑記實際不屬於南窖鄉地界,應歸周口店鎮。

至於周口店鎮一名負責文物保護的女性工作人員則表示,依據(大陸)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的結果,「房山靈峰寺記」劃至南窖鄉,尚不屬於周口店鎮管轄。

04/22 全台詐欺最新數據

更多新聞
655 4 6696 損失金額(元) 更多新聞

※ 資料來源:內政部警政署165打詐儀錶板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