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最近發生同一隻比特犬2度傷人事件,引發社會關注。(圖/翻攝畫面)
記者葉睿涵/編譯
台灣比特犬Lucky兩度跳出車窗咬傷人,引發社會對具攻擊性的犬種與飼主責任的討論。參考國外案例,英國早在1991年和2024年,因接連爆發人類遭猛犬攻擊,甚至因此死亡,陸續禁止飼養及銷售比特犬等XL型惡霸犬(XL Bully dogs),並強制沒入、安樂死部分犬隻,飼主則會被重罰。新法上路後,英國平均每月有逾百隻「危險犬隻」被安樂死。
房屋、社區暨地方政府事務部官網指出,目前英國禁養的「危險犬種」包含比特犬(Pit Bull Terrier)、日本土佐犬(Japanese Tosa)、阿根廷杜告犬(Dogo Argentino),以及巴西菲勒獒犬(Fila Brasileiro)。由於品種界定困難,英國政府明確判斷標準應以犬隻的生理特徵為主,而非品種名稱。
即便該犬未展現攻擊性,也無民眾檢舉,警方與地方政府仍有權沒收違禁犬。一旦法院判定犬隻確屬禁養範圍,將依法銷毀,飼主則可能面臨巨額罰款或6個月以下刑期;除非飼主能向法院證明其犬隻不具危險性,才可申請「豁免證明」,合法飼養被禁犬種。
▲英國禁養猛犬後,每月約有逾百隻具有攻擊性的狗狗被安樂死。(示意圖/達志影像)
資料顯示,這些犬隻的申請條件包括必須完成去勢、植入晶片,並在公共場合戴上口套、繫上狗繩。飼主需年滿16歲,購買保險,以防犬隻攻擊他人。此外,警方與地方政府可隨時查驗犬隻與飼主資料,違規者將被處罰。
BBC調查顯示,英國自2024年2月全面禁養XL型惡霸犬以來,平均每月有超過100隻「危險犬隻」遭安樂死。警方在過去8個月內扣押近2000隻疑似違禁犬,其中超過800隻已被銷毀,數量較2023年增加一倍以上。
此外,英格蘭和威爾斯的警方指出,由於專家鑑定犬隻品種需時,許多遭扣押犬隻被迫長時間關押,導致收容所「狗滿為患」,犬隻安置支出也在一年內暴增6倍,達2500萬英鎊(約新幣10.7億元)。儘管如此,當地的犬隻攻擊事件仍無明顯減少,專家則認為政策未解決飼主管理問題,恐難真正遏止攻擊事件。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