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傳花蓮8/15將有規模7.7強震 氣象局駁「是假消息」:別再轉傳!

▲陳國昌說明地震。(圖/氣象局)

▲針對花蓮群震,氣象局日前曾召開記者會,說明雖然地震頻率較高,但仍屬於正常現象。(圖/氣象局)

記者李宜秦/台北報導

近期地震頻繁,尤其花蓮地區經常發生群震,6日就連續出現10次地震,其中規模最大為5.5。近日網上流傳「花蓮地區將於8月15日發生規模7.7地震」,中央氣象局表示,規模7以上地震發生次數較少,最近一次花東陸地上規模7以上地震為1951年發生,且至今無理論或實驗可用於「地震預測」,因此對於網上謠言,民眾無需太過恐慌。

氣象局今天於臉書官網「報地震-中央氣象局」貼文表示,近日有民眾發現網路媒體Youtube上有一段影片疑似地震預測言論,該影片於110年7月16日發布,根據臺灣近期地震活動進行預測,暗示花蓮地區將於110年8月15日發生規模7.7地震。這段影片造成社會大眾之不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氣象局表示,臺灣位於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碰撞處,地震發生頻繁,以近十年統計資料來看,每天平均約發生100次地震,其中規模4.0至5.0的地震發生頻率約每2天多就會發生1次,而規模5.0至6.0的地震約2個星期多就可能出現。

至於規模7以上地震的部分,可供統計分析的樣本較少,自1900年以來至2020年為止的121年期間共計39次,但幾乎都於1978年以前發生,之後僅3次,包括1999年9月21日921大地震。

▲▼花蓮地震。(圖/中央氣象局)

▲花蓮位處板塊交界處,因此經常發生地震。(圖/中央氣象局)

惟最近一次花東陸地上規模7以上的歷史地震活動要追溯到1951年,自該年10月22日至11月25日於花蓮北部近海與花蓮南部接連發生4次規模7以上地震(2次7.3、2次7.1),鑒於樣本數不足較難進行統計分析。

氣象局強調,對於地震預測之研究,全世界各國與地球科學家,皆投入大量人力與經費進行各項地震預測的研究,但至今仍未有成熟的理論根據與實際驗證可供實際作業運用。

礙於科學界現階段對於地震預測技術仍未臻成熟,無法準確預測地震發生的確切時間、地點、範圍及強度。因此「地震預測」如無嚴謹的科學論述與資料校驗,實不具備防救災之意義,民眾勿需恐慌;提醒民眾隨時做好防震與臨震應變準備。倘遇網路發表地震言論,建議不要為其傳播、炒作。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關鍵字: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